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年中數據怎么看?
原標題: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5%——
中國經濟迎難而上企穩回升(經濟新方位·年中數據怎么看)
夏糧喜獲豐收,物價總體平穩,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兩個月下降,二季度經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7月15日,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增長0.4%。
“這是在4、5月份主要生產需求指標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應該說非常不容易,體現出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在7月15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
二季度經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態勢明顯,國內疫情多發散發,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對經濟穩定運行造成了嚴重沖擊。在1—2月份經濟恢復整體上好于預期的情況下,3、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下滑明顯。
面對明顯加大的下行壓力,各地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出臺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穩住了經濟大盤,推動二季度經濟實現了正增長。
“5月份以來,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不斷顯現,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有效實施,國內疫情防控總體向好,經濟運行逐步企穩回升,積極變化明顯增多。”付凌暉說。
主要指標企穩回升。從生產看,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上月加快3.2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由上月下降5.1%轉為增長1.3%。從需求看,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上月下降6.7%轉為增長3.1%;出口增速也比上月加快了6.7個百分點。
價格形勢總體穩定。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糧食和能源價格持續高位,對國內輸入性通脹影響加大。應對風險挑戰,我國加大市場保供穩價力度,抓好糧食和能源生產,保障了國內市場價格總體穩定。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預期目標。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漲1%,保持基本穩定。“我國價格漲幅明顯低于歐美國家8%以上的漲幅水平,有利于經濟平穩運行和民生改善。”付凌暉說。
就業民生得到保障。受疫情沖擊等影響,今年以來就業壓力陡然上升,居民增收困難加大,民生保障難度增加。針對突出問題,各地各部門持續加大穩就業的力度,強化民生兜底保障,成效逐步顯現。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54萬人,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5.5%。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3%,快于經濟增速。
外貿出口韌性顯現。今年以來,世界貿易增長動能減弱,全球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4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下,但是我國外貿進出口克服外部環境趨緊、疫情短期沖擊等不利影響,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增長13.2%。
轉型升級態勢持續。盡管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國經濟創新引領持續增強,升級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新動能較快成長,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2%,均保持較快增長。綠色轉型持續推進。上半年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111.2%和31.8%。
“二季度我國經濟克服多重壓力挑戰,主要指標止住下滑態勢,實現企穩回升。”付凌暉說。
部分受疫情沖擊較大地區經濟已經出現積極變化
今年上半年,疫情對部分地區經濟運行造成了較大影響。二季度,上海、吉林地區生產總值同比下降13.7%和4.5%,上海、吉林城鎮調查失業率為12.5%和7.6%,明顯高于全國水平。
“應該看到,疫情的沖擊影響都是短期的、外在的,不會改變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大的趨勢。部分受疫情沖擊較大地區經濟已經出現積極變化。”付凌暉說。
盡管二季度部分地區經濟受疫情沖擊較大,但是從月度來看,隨著疫情防控總體向好,企業復工復產加快,6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
看生產,6月份,上海、吉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和6.3%,上月分別為下降30.9%和4.9%。
看消費,吉林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6月份增長5.5%,上月為下降1.5%。
看就業,上海、吉林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比上月下降9.7和0.8個百分點,說明這些受疫情沖擊較大地區經濟恢復在穩步加快。
“總的來看,我國多數地區經濟總體穩定,中西部增長快于東部,區域協調發展的趨勢沒有改變。”付凌暉介紹。
從增速看,二季度,31個省份中,有26個地區生產總值保持增長。
從就業看,二季度19個省份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西部地區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
從價格看,大部分地區物價漲勢溫和,二季度30個省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低于3%。
從地區看,6月份,31個省份中,21個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回升;30個地區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速比上月回升。
經濟有望保持恢復發展態勢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經濟保持正增長是非常不容易的。”付凌暉說,目前全球經濟滯脹風險在上升,國內經濟恢復還存在很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但是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特點沒有變,“隨著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經濟運行有望逐步改善。”
大國經濟有韌性。我國經濟規模依然可觀,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56萬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接近20萬億元,服務業增加值突破30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27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盡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過了21萬億元。“這些都增加了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和信心。”付凌暉說。
需求恢復有潛力。從投資來看,穩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投資提速,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有望增強。從消費看,線下消費場景漸次復蘇,促消費政策發力,消費有望繼續恢復。從出口看,長三角等地區進出口較快恢復,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外貿保穩提質具有較好基礎。6月份,進出口同比增長14.3%,比5月份進一步加快了4.8個百分點。
生產回升有支撐。從工業看,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加快至3.9%。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逐步打通,汽車、電子等重點行業帶動作用有望進一步增強。從服務業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穩,6月份服務業生產由降轉升,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了1.3%,特別是接觸型、聚集型行業恢復勢頭比較明顯。
創新發展增動力。在疫情條件下,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新產業新動能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有助于推動經濟持續恢復。二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6%,高于GDP增速7.2個百分點。
宏觀政策有保障。二季度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33項穩增長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加快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目前,基礎設施投資明顯加快,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顯著回升,制造業PMI、服務業PMI重回擴張區間,表明市場信心不斷增強。
“下階段,大規模留抵退稅、專項債發行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等政策效應會繼續顯現,有助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發展。”付凌暉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政策效應顯現,我國經濟體量大、市場空間廣、發展韌性足、改革紅利多、治理能力強的優勢將進一步發揮,經濟有望保持恢復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