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丨山西:為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蹚新路
新華社太原7月13日電 題:山西:為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蹚新路
新華社記者趙東輝、柴海亮、梁曉飛
太行之西,黃河之東,表里山河,處處充滿生機和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山西考察調研,為山西發展指明前進方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殷殷囑托,山西錨定轉型發展不松勁,在爬坡過坎中奮力前行。
下氣力加強民生建設
一場夏雨后,黃土地上彌漫著青草的香味。臨汾市汾西縣僧念鎮段村62歲的村民蔡文明一早就趕著羊群上了山。開春以來,蔡文明家的羊圈里不時有新生命誕生,絨山羊從90只增加到116只,一只只活蹦亂跳的小羊羔讓人看著就欣喜。
段村曾是深度貧困村,2007年前后村民們陸續從坡下的舊村搬遷到了現在的新村,但由于土地瘠薄、干旱缺水,2014年全村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5戶。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聽取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匯報,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貧困之策。當年開始,山西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精準施策,每年約30%的中央和省財政扶貧資金投向深度貧困縣。
短短兩年多時間,段村通過發展種植、養殖、林果、光伏產業,在2019年底實現整村脫貧。修污水管網,建公共浴室、日間照料中心,發展雙孢菇種植、水果花卉設施農業,村里的變化讓蔡文明感覺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常年在外打工的兒子蔡金今年也返鄉創業,在縣城開了一家推拿店。
如今,山西329萬名貧困群眾摘掉了窮帽子,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2327元增長到2021年的10776元;3365個深度貧困自然村整村搬遷,幫助47.2萬人徹底改變了生存環境;云州黃花菜、隰縣玉露香梨、臨縣紅棗、左權核桃……太行、呂梁山上開出朵朵“致富花”。
針對返貧風險,為了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山西通過醫療救助、產業帶動、務工就業等針對性幫扶措施,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點持續跟蹤監測,確保不讓一戶返貧致貧。
大同市云州區興勝村村民李文治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勞動能力。他還沒出院,預警系統就監測到他的醫療保險和支出異常,并發出預警,鄉、村兩級干部立即展開幫扶,“政府對我家孩子發放了教育補助,提醒我申請大病救助,養傷期間還通過‘云州防貧寶’幫我辦理保險理賠救助,最大限度減輕了我的家庭負擔。”李文治說。
山西堅持將八成以上財政支出用于民生,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2021年起,山西實施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其中約有300萬名65歲以上居民可直接享受政策紅利,提高了低收入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以改革創新推進轉型
山西興于煤,也困于煤。由于長期產業單一,一度遭遇產業結構失衡、生態破壞嚴重、經濟斷崖式下滑的切膚之痛。
新時代,黨中央賦予山西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大任務。山西成為全國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2年起,山西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傳統產業率先轉型。2014年山西啟動低碳創新行動,推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十三五”期間,山西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5685萬噸,一大批資源枯竭、扭虧無望、產能落后的礦井退出歷史舞臺。與此同時,山西爭當煤礦智能、綠色、安全開采的“排頭兵”,煤炭先進產能占比由2016年不足30%提高到如今的75%以上。
在潞安化工集團新元煤礦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井下采煤機、運輸機等綜采設備相繼運轉,隨著各類數據的變化跳動,滾滾“烏金”奔向地面。“過去井下一出問題就可能停工數日,現在井下設備出現故障,視頻電話可以直通設備商進行遠程診斷。”新元煤礦5G+智能化礦井建設辦公室主任冀杰說,從2020年建成全國首座5G煤礦至今,煤礦5G應用場景已拓展至31個,煤炭開采更加安全高效。
類似新元煤礦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山西已建成548處,23座煤礦實現5G入井。2019年5G商用以來,山西加快智能煤礦建設,與華為公司共建“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成立全國煤炭行業首個科研創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用每秒2億億次的強大算力為煤礦賦能。
去年以來全球能源供應緊張,山西煤炭保供能力在這場高強度的“壓力測試”中經受住了考驗:去年增產1.13億噸,貢獻了全國煤炭增量的六成以上;今年計劃再增產1億余噸,發揮好煤炭“壓艙石”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堅持以改革創新促轉型發展,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快于煤炭工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2012年的290家增加到2021年的3553家,大數據、半導體、碳基新材料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沒想到園區能為我們提供10萬級的無塵車間,從開工建設到試運行,只用了兩個月,當地還為我們這樣的企業提供0.3元/千瓦時的優惠電價。”碳方程新材料(山西)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鑫說,公司研發團隊在深圳,卻把產業基地落戶山西。
今年以來,山西選取特鋼材料、新能源汽車、氫能等10條重點產業鏈,實施全產業鏈培育工程,進一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
搶抓機遇促開放
位于五臺山腳下的忻州市定襄縣,被稱為“中國鍛造之鄉”。2017年前,盡管擁有自主出口權的法蘭制造企業過百家,產品也被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缺少外貿服務平臺,只能先運到天津港再辦出口手續。
不沿邊、不沿江、不靠海,開放不足,是制約山西發展的原因之一。搶抓新發展格局帶來的全新機遇,2017年起山西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出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目標定位,并于當年開行了首趟中歐班列。
2018年1月,在位于定襄縣的山西永旺國際物流園區,保稅倉庫和出口監管倉庫建成投運,定襄法蘭出口業務就地辦理,企業不僅減少了物流成本,還可以先入庫緩繳稅。近年來,定襄縣建成國家法蘭鍛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主動拓展國際合作。
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1年,山西經濟體量翻了約一番,進出口總額增長超10倍。目前,山西常態化開行9條中歐中亞國際物流線路,通達12個國家27個城市。世界500強企業有137家在晉投資興業,經濟外向度明顯提升。
去年以來,山西抓住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打造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太忻經濟區“雙引擎”,推動晉北、晉南、晉東南建設高質量城鎮圈,加快創新要素聚集,提升區域競爭力。同時主動向外生長,深度融入京津冀,主動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拓展晉陜豫、蒙晉冀等省際交界地區合作,成為區域協作中的活躍力量。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山西堅持長遠戰略謀劃,聚焦高質量轉型發展,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以新的奮進姿態,譜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