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善之都的歷史性跨越
編者按:這是新時代新征程上第一個非凡十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昂揚闊步,在民族史冊上寫下了璀璨華章。自今天起,光明日報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總欄目下,開設“非凡十年”子欄目,通過分地區分領域分行業的采訪報道,全方位多層次反映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進一步激發億萬人民同心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偉力。
建首善自京師始。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期。習近平總書記10次視察北京、18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為做好新時代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
風雨無阻、砥礪前行,北京堅定不移推動首都發展,開啟了首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航程。
一幢紅樓,百年滄桑。北大紅樓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孕育地。一幅幅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駁的老物件,一份份播撒真理、書寫理想的手稿,勾勒出京華大地波瀾壯闊的紅色畫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黨孕育初期的北京黨史中得到生動體現。
在北京廣大干部群眾看來,響應國家戰略,謀求更好發展,既是“首都使命”,也是“首都機遇”。
進入新時代,北京鮮明提出首都發展,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過去十年,北京步入了大調整、大提升、大協同的發展新階段。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解決“大城市病”問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首都發展的明確方向和重要使命。
以減量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城市功能整體提升:北京發布全國第一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限目錄,2014年以來累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約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加快補齊便民服務設施。城市空間布局和經濟結構得到優化提升,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更加優美,同時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向更高水平,交通一體化加快建設,產業升級轉移、創新協作扎實推進……
對北京而言,千頭萬緒的事就是千家萬戶的事,各項工作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幸福。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北京緊緊圍繞“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堅持落細落小、多辦實事,著力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鞏固抗疫成果,在穩增長促發展中主動作為。扎實兜住民生底線,深化接訴即辦工作,推進主動治理、未訴先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2021年年底,北京已經形成總里程世界第二的超大城市軌道交通線網;2019年全年客運量達到39.6億人次,位居世界第一。軌道交通對于北京這一特大城市的發展起到了骨干支撐作用。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跨越式增長,從2017年的5.7萬元躍升至2021年的7.5萬元,年均實際增長5.4%,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1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國第二。
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始終是北京的一張金名片。
“如今,‘水穿街巷’場景重現,歷史文化街區恢復性重建。北京老城保護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北本┦形奈锞重撠熑私榻B,未來將以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為契機,為北京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
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北京成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如何破解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這一世界性難題?
沿北京中軸線一路向北,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正在變身為一個城市體育綜合體,成為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一座地標。
在北京,眾多冬奧場館已經拉開了“后奧運時代”的精彩序幕。聚焦冬奧會和重點產業發展,北京延慶正打造國際滑雪旅游度假勝地,建設群眾身邊的冰雪場地,促進冰雪與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北京首鋼園開展全民健身、體育賽事、商業文化活動,打造城市新地標;京張高鐵連接起京張“一小時經濟圈”,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加快建設,全力打造文旅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因“都”而立,因“都”而興,北京的最大市情就在于,這座城市是社會主義大國首都。新征程上,擺在北京面前的根本任務,是要大力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
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北京瞄定了緊要之處的“五子”,力求做到聯動推進,形成疊加效應,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
加快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著眼更好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努力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開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攻關,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高標準推進“兩區”“三平臺”建設,積極開展國際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規則對接先行先試,深化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服務業開放等優勢領域制度創新和政策集成。
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堅持數字賦能產業、城市、生活,打造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新需求,加緊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持續推進十大專項行動,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堅持把北京發展納入京津冀戰略空間考量,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與津冀協同聯動,攜手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打造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首都工作關乎“國之大者”,新時代首都發展,依然是在各個方面發揮首善擔當。
自覺地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來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北京將始終堅持以“都”為先,緊緊圍繞實現“都”的功能來布局和推進“城”的發展,以“城”的更高水平發展服務保障“都”的功能,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北京篇章。
【201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8.6萬人。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超1.6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8萬元。
●發明專利授權量超1.5萬件,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為1890.3億元。
●森林覆蓋率37.6%,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6%。
●高速公路里程912公里,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372公里。
數據來源:北京統計年鑒2012
【202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8.6萬人。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4萬元。
●發明專利授權量7.9萬件,技術合同成交總額7005.7億元。
●森林覆蓋率為44.6%,城市綠化覆蓋率為49.3%。
●高速公路里程1176.5公里,軌道交通通車里程達783公里。
數據來源:北京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