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時評丨貌似正義凜然 實則劣跡斑斑
原標題:國際時評丨貌似正義凜然 實則劣跡斑斑——透視美國霸權幻象系列評論之二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記者謝彬彬)不知何時,美國為自身營造出一種“道義幻象”,讓世人誤以為它道德高尚、正義凜然。然而,在國際舞臺上的美國不僅稱不上道義榜樣,還是十足的反面典型,其所作所為使其惡劣本性暴露無遺。
3月17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的一場足球比賽中,塞爾維亞觀眾拉起多條橫幅,細數美國、北約過去幾十年來轟炸或挑起戰爭的國家和地區名單,并高唱反戰歌曲,以此諷刺西方在“反戰”方面的雙重標準。新華社發(普雷德拉格·米洛薩夫列維奇攝)
美國的“道義幻象”是其蓄意塑造的。美國為了把自己塑造成“正義化身”,利用話語霸權偷換概念,將自己一套美式價值、美式標準向全球強行推廣,把持“道義”定義權、解釋權,搶占道德高地。從一戰時期威爾遜總統設立公共信息委員會、二戰期間羅斯福總統成立戰爭新聞辦公室和戰略情報局,到杜魯門總統出臺《外國信息宣傳項目與心理戰計劃》、里根總統簽署指令將開展輿論外交納入國家安全……美國在對外塑造國家“正面”形象的努力可謂一以貫之。美國政客在國際舞臺上“義正詞嚴”的演講,媒體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好萊塢塑造拯救世界的美國英雄……美國不斷拓展推廣美式價值觀的手段。美國如此大費周章的目的,是對全球民眾進行“洗腦”。
美國借“道義幻象”謀取私利。美國是一個本國利益至上的國家,其一些看似“道義”之舉的背后,實則為了實現本國利益。例如,美國1823年提出了“門羅主義”,反對歐洲列強在美洲建立新的殖民地或干涉美洲國家內政。然而歷史證明,美國這一“道義”的主張并不是為其他國家伸張正義,而是為了將他人排擠出自己勢力范圍,以抵御干預之名,行干預之實。
這是2011年1月28日埃及開羅解放廣場的騷亂現場。過去10年間,美國多次介入或操縱中東歐、中亞以及西亞北非一些國家的“顏色革命”,導致當地社會矛盾沖突加劇,民眾被拖入災難深淵。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美國借“道義幻象”維護霸權。“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美國深諳此道。冷戰后,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以“世界警察”自居,在世界各地打著捍衛“民主、人權、自由”旗號,對不聽命、不順從的國家實施霸權暴行。煽動“顏色革命”,策動“阿拉伯之春”,對委內瑞拉、伊朗、古巴等國實施經濟制裁,對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發動軍事行動……《偽圣美國》一書的作者米夏埃爾·呂德斯說:“美國人總說他們屬于好人陣營,因為他們代表民主、自由、人權,實際上根本不是這么回事,只是為了其自身利益而已。”
美國的“道義幻象”已經欺騙不了國際社會。盡管苦心經營其“道義”形象,但長久以來美國自私自利的種種行徑已讓國際社會對其本質有了越發清晰的認識。在亞太地區,絕大多數國家對于美國推行的“印太戰略”疑慮重重,對美國制造對抗、破壞開放合作的企圖表達不滿甚至反對。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九屆美洲峰會上,美國的霸道表現受到拉美地區國家廣泛批評,此次會議成為美洲峰會創立以來參會領導人最少的一屆。烏克蘭危機也擊碎美國的“道義幻象”。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美國對俄大肆發動輿論戰,并刻意營造“得到廣泛支持”的假象。然而,當美國對俄揮舞制裁大棒,并脅迫其他國家選邊站隊時,大多數國家拒絕追隨。
幻象永遠成不了真。美國用“道義”為自己的惡行涂脂抹粉,打著“道義”的幌子實施霸權行徑將越來越難以為繼。道義在于言行,不是裝出來的,國際社會分得清、看得明。奉勸美國早日放棄霸權執念,為世界的和平穩定做點真正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