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寧夏 奮進新征程——“2022中國有約”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寧夏行完美收官
寧夏地處祖國西北內陸,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寧夏紅色文化厚重,自然風光秀美,是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寧夏物產豐饒,是著名的“枸杞之鄉”、“灘羊之鄉”、“馬鈴薯之鄉”、“葡萄酒之都”。
6月25日,“2022中國有約A Date with China”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塞上江南、美麗寧夏。在為期5天的采訪行程中,中外媒體記者、外國網紅先后探訪了寧夏多地,通過國際化的視角,呈現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在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發展成就。
荒地變綠洲,奮力開辟致富路
夏日的賀蘭山上綠草茵茵,山下花海翻騰。誰能想到,這里曾是一片荒灘戈壁,砂石廢坑?
賀蘭山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被當地民眾喻為“父親山”。因礦產資源豐富,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無序開采使賀蘭山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大大小小的砂石廠和采礦場有如一道道傷疤橫亙山間,滿目瘡痍。
自2016年起,銀川市全面開展賀蘭山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從建設森林公園入手,4000畝、1萬畝、3萬畝……把賀蘭山腳下的荒灘戈壁建設成生態園、旱生植物園、潮湖生態園等綿延數十里的綠化植物帶。如今賀蘭山腳下花草林綠地覆蓋率已達到60%,逐步顯現勃勃生機。
“中國人非常厲害,這是0到100的轉變,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來自敘利亞的短視頻博主Zein驚訝地說。
寧夏中衛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勢海拔高、降水量稀少、日照充足。近年以來,中衛市不斷探索在沙漠地區發展光伏產業,已初步形成了“光伏+制造+觀光旅游”的上下游產業。走進中衛市沙漠光伏產業園,成千上萬塊藍色光伏板,整齊的排列在黃沙之中,宛如在沙漠上覆蓋了一片藍色的海洋。
“我們的光伏制造區占地6.5萬畝,已建成年產3.1GW單晶硅、7200噸多晶硅的光伏制造產業,實現產值18.2億元;觀光旅游區規劃占地2000畝,實現新能源與旅游產業的有機結合,形成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中衛市發改委四級調研員黃占榮介紹說。
“這看起來太科幻了!我想把光伏技術搬到埃及,搬到北非。這對于我們那的氣候來說,最適合不過!”記者團隨行的埃及籍記者王慕林說,“它不僅可以產電,還可以利用起來搞旅游產業,這個模式很特別。”
如今“拔地而起”的光伏板上可以發電,板下可以種植作物,板間還能養殖,一片土地得到三重利用。光伏發的電,實現沙漠地區太陽能資源高效利用和沙漠變綠洲的雙重收益。
炎炎夏日,位于寧夏固原市境內的六盤山卻是“涼”辰美景,綠水青山,別有一番洞天。6月28日,采訪團一行走進六盤山,感受到了“春去秋來無盛夏”般的愜意幽靜,也感受到“萬物生長”的勃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固原市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優先戰略,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呵護黃河健康安瀾為根本任務。堅持綠色發展,實現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協同推進降碳、節水、減污、擴綠、增長,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美的美麗寧夏。
六盤山呈現出生態有效恢復,綠色發展不斷強化態勢。森林面積增加475.9萬畝,覆蓋率從過去的20%增加到現在的64.5%。
“這都是六盤兒女跟黨走,聽黨的話,一代接著一代干,艱苦奮斗的結果。”說起這些年來的發展歷程,六盤山林業管理局局長王雙貴十分動容。
“(六盤山森林公園)空氣好,水冰冰的,我很想去喝。”來自意大利的短視頻博主羅密歐表達了他的真實感受。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近年來,寧夏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壯麗篇章。
變“果”成“金”,共同唱響新生活
位于北緯37度至39度的賀蘭山東麓,是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也是中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種植區和酒莊酒產區。由于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獨特的條件,這里出產的葡萄,味道 “甘潤平衡”。到了葡萄收獲的季節,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亮如珍珠、艷過瑪瑙、綠似翡翠、紅若寶石。
“我們現在種植了2000畝的釀酒葡萄,每年可以產出300噸的葡萄酒,產量能達到40萬瓶”,寧夏志輝源石酒莊總經理袁園說。她的父輩從1986年就在賀蘭山的砂石地里種樹,一代代的不斷嘗試、努力,終于把荒地變成“綠洲”。
葡萄釀成了美酒也釀出美好生活。目前,寧夏釀酒葡萄種植面積55萬畝,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品牌價值近300億元。每年為生態移民提供12萬個就業崗位,工資性收入近9億元,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葡萄酒產業已成為寧夏擴大開放、調整結構、轉型發展、促農增收的重要產業”袁園說。
“如果我今后要買葡萄酒,我就會問有沒有寧夏的葡萄酒,因為我覺得特別好喝。”Zein在接受中方媒體采訪時說。
6月26日,采訪團走進“中國枸杞之鄉”——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作為中寧縣的優勢特色產業,農民人均來自枸杞產業的可支配收入達4000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產業綜合產值120億元,“中寧枸杞”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190.32億元。
“莊園依托規模化、產業化、特色化的基地優勢,帶動了當地的群眾就業。現在莊園每年穩定就業的周邊群眾有300多人,季節性務工人員2000多人。”璽贊莊園枸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介紹說。
“以前我們吃飯都成困難,現在有吃有穿,50多天的采摘季下來能掙到8000多塊錢,心里滿足的很!”,60歲的采摘工人魏小萍,額頭上沁出汗珠,臉上難掩滿滿“幸福感”。
“第一次嘗了一下新鮮的枸杞,果肉特別的飽滿,顏色非常的鮮亮,咬一下,枸杞的汁都‘爆出來’了,太好吃了!”俄羅斯籍短視頻博主環環說。
位于六盤山東麓的姚磨村氣溫偏低,種莊稼的收成也偏低,20年前,這里的鄉親們一直在溫飽線上徘徊。近年來,姚磨村按下了冷涼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快進鍵”,也讓寧夏冷涼蔬菜美名遠播。
從姚磨村種出的蔬菜,質地脆嫩、纖維少,以辣椒、西芹、菜心、西蘭花、娃娃菜、蒜苗、洋蔥、胡蘿卜等為主導的高品質蔬菜經過精加工,被銷往“珠三角”、“長三角”等全國市場。“現在姚磨村的冷涼蔬菜外銷率達到70%。” 姚磨村黨支部書記姚選說。
現在的姚磨村,出名的不僅是蔬菜,還有優美的田園風光,這兩年姚磨村做起了休閑觀光農業,每到節假日都會吸引不少周邊游客前來觀光采摘。
參觀完種植基地后,羅密歐說,種植冷涼蔬菜有助于幫助本地人,不僅給了他們工作和收入,也提高了他們的幸福感。“我們在大城市的人可能不太了解這個,會覺得他們在農村過得怎么樣呢?我跟你們講,比我們過得幸福多了。” 羅密歐感嘆道。
“現在我們的種植區農民人均蔬菜產業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農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人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質量也提高了。”姚選說。
產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冷涼蔬菜產業真正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據悉,今年的“中國有約”聚焦于“數字中國、美麗中國、幸福中國”,邀請外國媒體駐華記者、在華外籍網絡名人與中國網絡媒體記者一起,以“邊走訪、邊研討、邊報道”的形式,分三條線路,對中國在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訪和報道,實地感受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2022中國有約”一行,見證了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生態文明建設的絢麗圖景以及社會建設的斐然成果,并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一幅獨具魅力、充滿活力、富有創造力的“寧夏畫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今日的美麗新寧夏正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