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信心——從世界智能大會透視經濟增長新機遇
在2022年即將過半、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的當下,上周末閉幕的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釋放了增長的信心。
圍繞“智能新時代:數字賦能 智贏未來”的主題,與會專家表示,以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為支撐的數字經濟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是確保當前和未來經濟穩步增長的一大關鍵。
“數字化”加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本月初,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9%,并警示“滯脹”風險。
然而,與此風險相伴,一些全新的增長點已經出現。在線參會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薩金特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世界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機器學習正在幫助人類從海量數據中完成“模式識別”,并作出更好決策。
“放眼世界,能夠改變人類,同時能改變人類生存、生活的技術不多,‘數字化’是其中一個。”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說,要把“數字化”放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去理解,“當前的‘數字化’就相當于100年前的‘電氣化’。”
王堅認為,每次科技革命都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關,如工業革命之于英國曼徹斯特,電氣革命之于美國紐約,目前中國仍處于“數字化”早期階段,紅利還未完全釋放。
事實上,“數字化”正在悄悄改變城市運行。以世界智能大會永久展示基地——中新天津生態城為例,基于“城市大腦”匯聚的建設、環境、醫療等18個領域的數據,水電氣熱等管線均可實現無人管理、實時預警,通過“腦中有數”實現“心中有數”。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度報告顯示,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一方面通過廣泛賦能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創造出更加公平的教育機會和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把“數字鴻溝”轉化為“數字紅利”。
數字“賦能”中國實體經濟成效初顯
雖然對中國2022年經濟增速預期也有所下調,但世界銀行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認為,中國經濟下半年增長勢頭有望反彈。
“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超過4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建成5G基站170萬個,培育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15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7800萬臺(套),人工智能與制造、交通、醫療、民生等領域加速融合。”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會上介紹說。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剛表示,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中國邏輯和中國方案的典型特征,就是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深科技創新”,“在深科技創新的推動下,中國正在躋身世界科技強國,且速度不斷加快。”
現在的天津港北疆C段“七彩”碼頭上,“只見貨來往,不聞人語響”。遠程操控的青色岸橋抓起紅色集裝箱,平穩落在白色無人駕駛集卡上。在北斗系統和5G技術的加持下,碼頭作業定位達到厘米級,不僅安全性更高,作業效率還提升20%,人工成本減少60%。
“當前數字化成為全球不可逆的發展趨勢,誰能夠將數字化技術與實體經濟更好融合,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誰就能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更有利位置。”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說。
“場景驅動”中國數字經濟潛力開發
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周濟看來,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制造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制造強國,今后15年正是“智能制造”這個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應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實現中國制造業的換道超車。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產品服務的方方面面,它們將從根本上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促使制造業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周濟說,中國必須充分發揮后發優勢,采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并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方針。
快速發展的中國數字經濟潛力巨大。以5G為代表,據測算,到2025年,5G將拉動中國8萬億元信息消費,直接帶動經濟增加值2.93萬億元。
?
北師大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學生在“VR/AR教室”中學習 北師大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供圖
“發展智能科技、數字經濟,應該堅持以場景為重要的驅動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毅說,基于極為廣闊的市場,推動超大型、超復雜環境的場景應用,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和路徑。
周鴻祎也表示,中國約有4000萬家中小企業,對發展數字經濟而言,運用場景豐富,另外人口紅利也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紅利和潛力。
“如此龐大的中小企業能否實現數字化轉型,直接關系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敗。”周鴻祎說,通過“軟件即服務”的模式幫助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是360集團正在做的事。
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表示,人工智能的算法正在從程序員編寫升級為“數據驅動”,包括兩個技術方向,一個是幫助人在物理世界生活得更輕松,如通過機器人輔助生產;另一個是幫助人在虛擬世界里有更好享受,如元宇宙。
“但無論是按照哪個技術方向,最終都是要著眼于場景應用,目標都是讓人類生活變得更美好。”印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