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措并舉嚴守耕地紅線
今年6月25日是第32個全國土地日,宣傳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近年來,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著力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我國陸續推出一攬子硬措施,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年底,我國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36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時,我國耕地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總體質量不高,超過一半的耕地靠天收。從“國土二調”至“國土三調”的10年間,我國建設用地總量增加了26.5%,一些城鎮、園區低效、閑置用地問題突出,村莊用地總量過大、布局不盡合理。此外,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時有發生,耕地保護形勢不容樂觀。
針對上述問題,自然資源部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取得了積極成效:在強化法治建設方面,配合立法機關完成土地管理法等法規修改工作并頒布實施,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按照“重申、細化、補充、修正”的思路,正在起草耕地保護法草案,強化耕地保護法治保障。
在嚴格劃定耕地保護紅線方面,在“國土三調”成果基礎上,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編制《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先行在我國5省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開展了“三區三線”劃定試點。確立2035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明確除6種情形外,所有現狀耕地必須全部劃入耕地保護紅線,帶位置分解下達。
在嚴管耕地占補平衡方面,自然資源部自2018年以來連續4年組織開展補充耕地核查,涉及補充耕地項目15.8萬個,確保補充耕地真實、可信。建立補充耕地公開制度,通過自然資源部門戶網站陸續公開4萬余個補充耕地項目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針對“國土三調”反映的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造成耕地流失的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通知,設立耕地“進出平衡”制度,并有計劃、有目標、有節奏地推動耕地恢復。
在嚴格執法督察方面,2018年以來,全國共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29.07萬宗,移送紀檢監察機關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4047人。自然資源部直接或聯合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6起,掛牌督辦19起,公開通報222起土地違法案件。同期,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連續4年圍繞耕地保護突出問題對省級政府開展監督檢查,督促地方嚴格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