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自貿區、自貿港——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從無到有、由少到多,敢為人先、大膽創新……2013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部署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會議指出,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加強改革創新系統集成,統籌開放和安全,及時總結經驗并復制推廣,努力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自由貿易園區,發揮好改革開放排頭兵的示范引領作用。
自貿試驗區累計開展3400余項改革試點,推進了一大批重要的基礎性改革與高水平開放舉措,打造了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的生動樣板,為我國贏得了改革開放主動,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奠定了良好基礎。
彰顯改革開放試驗田標桿作用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浦東外高橋掛牌成立。與此相伴隨的是,中國第一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落地,全面深化改革的“種子”在國家試驗田的沃土中播下并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是“種苗圃”而不是“栽盆景”,是制度創新的高地而不是優惠政策的洼地……自貿試驗區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在改革開放的“深水區”積極探索創新,勇于攻堅克難,在多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我國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開放建設開創了新的局面,從藍圖變成了實景。”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我國一共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向全國復制推廣了278項制度創新成果。
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貢獻進出口占全國17.3%,吸收外資占全國18.5%……21個自貿試驗區覆蓋多個省區和直轄市,多區塊、多領域、復合型綜合改革態勢形成。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推廣至全國,發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作用。
自貿試驗區經過多次擴容,形成了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緊緊依靠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自貿試驗區正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近十年,我國開放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制度型開放也在加快推進。2013年,中國推出自貿試驗區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經過7次壓減,條目由最初的190項減少到2021年版的27項,壓縮比例超過85%,開放領域涉及第一、二、三等各個產業,制造業條目清零,服務業持續擴大開放,市場準入全面放寬,帶動全國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一張不斷縮短的清單,見證的是中國越開越大的開放之門。
“制度良種”在全國生根發芽,進一步提升了各地的開放水平、行政效率、發展動能和經濟活力。2016年開始,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做法推廣到全國,實施了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限制措施也由最初的93項減到現在的31項。2020年,新的外商投資法正式實施,開啟了新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率先在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及6個東盟國家落地實施。涉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超級自貿區”正式啟航。“這表明了中國向高標準自貿協定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王受文說。
自貿港建設蓬勃展開順利開局
全島封關運作進入“倒計時”!《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海南自貿港在2025年前啟動封關運作。目前,海南已將全島封關運作作為自貿港建設的“一號工程”,全面啟動相關準備工作。
“中國將扎實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強調。
2018年,海南自貿港建設啟動,迄今已經推出了12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202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2021年,海南推出了第一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蓬勃開展,海南自貿港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2021年,海南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92.64%,實際使用外資在連續3年翻番的基礎上,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離島免稅店銷售額高速增長,突破600億元。目前,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簽約引進43所國內外知名高校,首批學生就讀;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引進特許藥械品種首例超過200種,成為國際先進藥械進入國內的主要通道;位于洋浦保稅港區的海南金發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業并投產,依托加工增值貨物內銷免關稅政策,項目將生產用于航空器、高鐵、汽車等產品制造的高性能新材料。
海南自由貿易港創建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將13個部門179項投資服務整合至一個窗口,壓減審批時限和環節近70%。從數據看變化,2022年1月-4月,海南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38.24小時、1.08小時,分別優于全國平均水平43.54小時和1.45小時。
2022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攻堅之年和封關運作準備的關鍵之年。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措施擴區試點,積極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運作準備工作。
“今年前4個月,海南外貿增速繼續領先全國,4月份再創新高,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海口海關關長施宗偉指出,營商環境是決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敗的重要因素。《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到2025年營商環境總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到2035年營商環境更加優化。海關將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優化監管服務,提高通關效率,推動海南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助力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聚焦海南自貿港四大主導產業深化制度集成創新,為自貿港建設“促發展”。
為高質量發展破題探路
日前,40輛醫藥冷鏈運輸車連成一條長龍,通過自動核放,快速通過天竺綜保區海關主卡口,載著73噸進口檢測試劑商品奔赴國內32個目的地。
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以來,北京海關通過制度創新助力北京“五子”聯動,發揮綜保區政策疊加優勢,將天竺綜保區打造成為北京自貿區的“排頭兵”和“樣板間”。通過多種創新監管模式,培育全國首家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醫藥產品試點新業態,吸引阿里、京東等頭部電商企業入駐。目前,醫藥產業集群效應正在天竺綜保區內逐步形成,不斷推動醫療健康產業鏈向縱深發展。
自貿區的實踐證明,破除體制機制的障礙,有利于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和相關市場主體的集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化水平,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要求,破除阻礙國內國際各類創新資源和關鍵要素聚集的體制機制障礙,優勢產業集群不斷培育壯大,帶動產業集群發展。
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集成電路、浙江自貿試驗區的油氣產業、江蘇自貿試驗區的高端裝備制造、湖北自貿試驗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湖南自貿試驗區的先進制造業、安徽自貿試驗區的新能源汽車、陜西自貿試驗區的現代農業……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正在各個自貿試驗區內崛起。
2022年一季度,自貿試驗區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92.3億元,同比增長61.2%,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77%。
天津自貿試驗區東疆片區大力發展融資租賃產業,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地。廣東自貿試驗區全球中轉集拼業務量超過1000億元。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大力發展航空維修產業,近年來年均產值超百億元。河南自貿試驗區以監管創新推動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遼寧自貿試驗區探索國有企業發展新模式。山東自貿試驗區著力打造國際經貿服務產業鏈。黑龍江、廣西、云南等沿邊自貿試驗區重點發展跨境貿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等跨境經貿合作新模式。
自貿區持續不斷擴大開放和制度創新,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增強了高質量發展動能。金融開放創新有效服務實體經濟,向全國推廣了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等舉措,推動企業融資更加便利、渠道更寬、成本更低,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各省區市累計向自貿試驗區下放5000多項省級管理權限,推進“多證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試點,減少審批事項,大幅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