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高水準秦腔下鄉背后的山鄉蝶變
新華社銀川6月18日電 題:記者手記:高水準秦腔下鄉背后的山鄉蝶變
新華社記者馬思嘉、呂澤
寧夏山村的夏夜不寧靜。晚上八點,寧夏西吉縣震湖鄉王坪村梁家垴組的鄉村文化大院燈火通明,坐滿了人,秦腔演員在鼓樂聲中粉墨登場。
處于不惑之年的農民李玉剛是老戲迷,專程開車從二十多公里外的西吉縣田坪鄉燕李村來到梁家垴看戲。他以前也看過不少秦腔表演,但大多在鄉鎮演出,很少有劇團到如此偏僻的山村來送戲,像寧夏秦腔劇院的專業演員更是難得見上一回。
“現在確實是道路交通方便,秦腔劇院的大車能開進山了,我們才能看上更多好戲;看戲的人也比過去多,老百姓現在日子好過,就有閑暇看戲了。”他說。
在寧夏西吉縣震湖鄉王坪村梁家垴,村民正在看秦腔表演。新華社記者馬思嘉攝
在梁家垴的鄉村文化大院附近,有三個停車場,除了寧夏秦腔劇院的幾輛大車外,停滿了附近村民開來的小汽車。梁家垴下莊組組長梁玉升說,王坪村2020年脫貧,以前是泥路,現在水泥路通到了每戶村民家門口;曾經村民騎摩托車看戲,現在越來越多人開上了汽車。
戲臺附近的小道被各色攤位占據,賣燒烤的、賣瓜子花生和零食飲料的……鼓樂喧天,彩旗飄飄,氣氛真如同過年一般。
來自震湖鄉的閆登弟從鄉鎮開著貨車來看戲,車里擺滿各色花卉草木,供村民選購。前些年,他一直在賣樹苗。從去年起,他發現喜歡養花的人越來越多,就逐漸做起了花卉生意。“老百姓家里都蓋新房了,里面刷白墻、貼瓷磚、擺沙發,和城里一樣,肯定少不了要擺些花做裝飾。”他說。
在政策補貼下,寧夏秦腔劇院的演員們送戲下鄉近二十年,經常吃住在村中,也見證了鄉村點滴變化。
寧夏秦腔劇院藝術總監屈連英回憶說,過去沒有鄉村大舞臺,演員們在大篷車上演出,甚至在揚塵的土地上鋪塊毯子作為舞臺,刮風沙時眼睛都睜不開。“前些年,村里沒有自來水,老百姓都喝苦窖水,我們沒有水卸妝,只能回縣城去;現在有了自來水和熱水器,吃住條件都比過去好太多了。”
梁玉升指著鄉村文化大院室內的小舞臺和音響等設備說:“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高了,現在逢年過節或農閑時節,老百姓就在這里唱秦腔、唱歌跳舞,氛圍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