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刈禾田 樂享豐收年——直擊河北小麥機收進行時
新華社石家莊6月18日電 題:機械刈禾田 樂享豐收年——直擊河北小麥機收進行時
新華社記者馮維健
燕趙大地,風吹麥浪,金燦燦的麥穗顆粒飽滿,一臺臺收割機穿梭其間。隨著冀北平原小麥進入集中收獲期,河北全省夏糧機收進度過半。連日來,一批“土專家”“田秀才”活躍在田間地頭,駕駛著各種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為夏糧生產保駕護航。
伴隨著收割機在田間作業,顯示屏上自動出現根據定位測算的畝產量。在廊坊市永清縣寬樂合作社,社員葉松松操控著裝有聯合收獲物聯網監測系統的自動測產收割機。停止作業時,收割畝數、糧食產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在永清縣寬樂合作社,農民駕駛測產收割機進行機收作業。(受訪者供圖)
寬樂合作社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面積超過1萬畝,年產糧食500萬公斤。除了自動測產收割機,合作社還配有北斗導航自動駕駛播種機、無人駕駛拖拉機、植保無人機、谷物烘干塔等現代化農業機械100余臺,農作物耕、種、管、收全程實現智能化。
在文安縣文安鎮陳家務村小麥機收現場,8臺聯合收割機同時作業,僅用十幾分鐘,50余畝小麥就收割完成。
“收割時要選擇合適的作業路線,調整作業輻寬,保持作業速度,減少損失率。”文安縣農業農村局農機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寧志梅一邊對機收損失率進行統計,一邊現場指導作業流程。
在文安縣陳家務村,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作業。(受訪者供圖)
“農機性能優良、機手操作水平高,能有效避免漏割、堵草等情況。”寧志梅稱,通過培訓農機手,農機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機收損耗率全面控制在2%以下。
依托智能化生產設備,邢臺市任澤區開展農業托管服務,農戶“點單”,合作社“下單”,農民可根據自身需求享受“私人定制”服務,鄉土人才的專業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去年,邢臺市任澤區西固城鎮南留寨村村民劉衛青與占國農機合作社簽署托管協議,把十余畝小麥的肥水、植保、收割任務交給合作社打理。
在邢臺市任澤區西固城鎮,聯合收割機在收割小麥。(受訪者供圖)
“托管麥田畝產520公斤,非托管麥田畝產470公斤。”聽到測產結果,劉衛青喜出望外:“托管服務提高了機械化作業效率,讓農民當上了‘甩手掌柜’,‘坐享’豐收。”
為確保應收盡收,針對未實現規模化種植的區域,各地組織農業人才深入田間地頭,對個體經營的農戶進行專業技術指導,確保每個地塊正常收獲。
衡水武邑縣在全縣524個行政村中,選出50個村建設村級黨校。“三夏”時節,一堂堂生動實用的農技實操培訓課在村級黨校上演。農業技術骨干和鄉村振興帶頭人通過參與式、互動式教學,“手把手”傳授技術,“一對一”答疑解難。
泊頭市農業技術培訓團成員為村民檢修農機設備。(受訪者供圖)
滄州泊頭市建立了13個鄉土人才服務站,發展500余名職業鄉土人才,組建“土專家”“田秀才”農業技術培訓團,緊盯小麥苗情變化,分區域、分類別、分時節加強田間精準管理,助力村民夏收夏種。
“芒種忙忙割,農家樂啟鐮。西風烘穗海,機械刈禾田。”如今,在河北,200多萬臺農業機械設備投入夏收夏種,近10萬名鄉土人才行走在田間地頭,詩詞中描繪的“三夏”豐收圖正在燕趙大地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