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鄉村的“綠色”探索:移民村移來幸福景
“以前在市區打零工,比較不方便,自從村里有了花卉大棚,我就來這上班,不僅收入穩定,每年還比打工多掙上萬元。”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大辛莊街道果園村,53歲的村民李慧蘭正在照看大棚。
搬運、修剪、澆水,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果園村的蔬菜花卉繁育基地中,色彩斑斕的仙客來競相開放,水果黃瓜、西紅柿、草莓等果蔬長勢喜人,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果園村是一個移民村,1959年底因建設漳澤水庫,由舊祿村搬遷至現址。20世紀70年代,該村以盛產期年產30萬斤優質蘋果成為長治市“三大果品生產基地”之一,果園村因此得名。隨著果樹的老化,長期以來村民又大多靠農業種植為生,傳統的種植模式,單一的產業結構,成為制約果園村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瓶頸和難題。
為破解這一發展難題,2019年以來,果園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以果園村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及村莊規劃整齊、生態秀美的宜居、宜商、宜游環境為依托,有效利用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和自籌資金,實行“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發展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民增收開辟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
近年來,果園村流轉土地100畝,多方籌資2000余萬元,建設集蔬菜、高中檔花卉種植為主的大型特色生產基地,高標準建設2座全智能化現代日光花卉大棚、12個日光蔬菜大棚以及2個全智能化整體連棟溫室,并以果園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平臺,發展以現代農業示范、體驗采摘、文化旅游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特色產業。
果園村蔬菜花卉繁育基地負責人王帥介紹,目前,該繁育基地種植的仙客來花卉,有200多個品種,已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多個地區。基地成立后,還帶動周邊村民近60人就業,村民每月收入能達到兩三千元。
鄉村振興不僅產業要興旺,更要讓村民宜居宜業。干凈整潔的鄉間小道、冠如傘蓋的綠樹、豐富多彩的文化墻……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同時,果園村也不斷探索農村老年服務新模式,2021年,果園村被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近年來,村里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社區服務,每年定期為他們進行體檢和健康評估等服務,基本實現了老年人‘醫養一體化’。”果園村村委委員梁春香說,該村建成懷祿亭休閑園、文化活動室、農耕記憶室等場所,鼓勵引導老年人積極參與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在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設食堂、餐廳、休息活動室,70歲以上老人每天交1元錢中午就能在此就餐。
走進老年日間照料中心,85歲的田過榮正和幾位老友,一起練習書法。田過榮告訴記者,“我一般上午9點左右就來這了,這里有剪紙、寫字、做手工、編織、下棋等各種活動,中午我就在這吃飯,飯菜便宜又可口。”
梁春香介紹,下一步,果園村將加大科技培訓和人才引進力度,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治理,以蔬菜花卉種植基地為依托,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打造文化旅游服務區,建設民居體驗、農家樂、村居一條街等民風民俗觀光旅游項目,發展鄉村文化游。同時,規劃建設果園村“老養、醫養、康養”中心,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