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實力進一步壯大,信息通信實現迭代跨越——“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題:制造業實力進一步壯大,信息通信實現迭代跨越——“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2012年至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持續提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不斷攀上新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產業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實現整體躍升,有力夯實了經濟發展的根基。
中共中央宣傳部14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
固本培元 制造業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從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世界第一;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全面推進……會上發布的一系列數據,勾勒出十年來大國制造的非凡發展足跡。
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制造業水平上。十年來,我國制造業規模實力進一步壯大,有效增強了我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2012年到2021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加到37.3萬億元,以不變價計算,年均增長6.3%。
十年來,我國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領域創新邁上臺階。“嫦娥”探月、“北斗”組網……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不斷攀上新高度。
十年來,我國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1.4億噸“地條鋼”全面出清,電解鋁、水泥等行業落后產能基本出清。持續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2012年以來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持續穩定在40%以上。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等重點產業躋身世界前列,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領域形成一大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大國制造步履鏗鏘,但也要看到,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還存在著供給體系不能完全適應消費升級需要、產業鏈供應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存在薄弱點等問題。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會上表示,要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堅決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步伐。
創新驅動 “中國創造”不斷涌現
十年來,依靠創新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制造加速轉向“中國創造”。
重大技術裝備是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在會上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重大技術裝備作為制造強國建設的重點領域,聚焦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重點領域,集中突破了一批高水平裝備,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形成了一批各有優勢、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
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以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為例,會上數據顯示,2021年全行業銷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2018年至2021年復合增長率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
“我們先后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軌道交通、電力裝備等一批關鍵基礎產品和材料基本滿足國內需要,產業基礎能力穩步提升。”辛國斌說。
著力培育優質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總額、投入強度成倍提升,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從11.9%提高到22.4%,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我國已培育4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762家“小巨人”企業、848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小巨人’企業中,超六成屬于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鏈,超九成是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的‘配套專家’。”徐曉蘭說,“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達10.3%,在強鏈補鏈穩鏈中發揮重要作用。
積蓄勢能 夯實數字中國“基座”
數字經濟關系發展大局。十年來,我國信息通信業實現迭代跨越,不斷夯實數字中國“基座”。
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4G基站規模占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建成5G基站達到161.5萬個。
數字應用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不斷拓展。工信部總工程師韓夏在會上說,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辦公等互聯網應用全面普及,移動支付年交易規模達527萬億元。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諸多行業領域加速應用。
在新技術新應用的作用下,我國制造業的內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電信普遍服務縱深推進,歷史性實現全國行政村“村村通寬帶”,網絡提速降費深入實施,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和信息無障礙工程加快推進。
“電信網絡詐騙、App侵害用戶權益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治理。”韓夏表示,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基本構建,網絡安全產業綜合實力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