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人物丨港人盧英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機遇無限
在杭州錢塘江南岸的辦公室里隔江眺望,對岸錢江新城的繁華一覽無遺。這一幕常常讓盧英杰感慨萬分:“我剛來的時候,只有一座電信大樓孤零零矗立在一片農田中。”
香港回歸祖國的25年,也是盧英杰往返杭州與香港工作創業最關鍵的25年。1997年,這個香港年輕人懷揣夢想,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歷程,把自己職業生涯的黃金歲月留在錢塘江畔。
盧英杰出生、成長于香港。完成大學教育后,他遠赴美國深造,并在新加坡等地先后擔任多家世界科技企業的財務高管。
回歸前夕,盧英杰選擇從新加坡回到香港。“我父母是早年從廣東到香港打拼的,他們文化水平不高,卻時常提醒我來自哪里,這種身份認同是從小就刻進骨子里的。”回想起25年前親眼見證回歸的歷史時刻,盧英杰說,“只能想到‘激動’這個詞,因為從那一刻起真正感覺到自己有了祖國。”
一個月后,盧英杰就接到總部通知,將在杭州啟動兩個中外合資的新項目。他隱隱覺得,進入新世紀,內地將進入快速發展期,而自己長期從事財務工作,可以將更多經驗帶到內地,并從中找到個人發展更好的舞臺。
1997年8月24日,36歲的盧英杰以杭州摩托羅拉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身份來到杭州,隨后又出任多家企業的財務高管,在杭州一扎根就是25年。
“我常說,香港回歸了,我也回歸了。”盧英杰很慶幸自己見證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高速時期。他回憶,剛來杭州時,盡管住在市區的繁華地段,但街道面貌跟北上廣這些城市相比仍顯落后。“那時候出門打不到車,還有過坐著三輪車在城市里奔波的經驗。”
“這些年,內地居民消費能力提升了,交通、營商環境也改善了,而互聯網經濟無疑是最大的亮點。”盧英杰說。
在杭州結婚、生子,如今盧英杰已成為浙港文化共融的一面鏡子:依然是改不了的“香港胃”,每周都要帶家人“打卡”不同的茶餐廳;同時也學會了杭州人的閑適,熱衷于約朋友去茶館喝茶,去西湖邊散步。
回首25年,有兩件事讓他引以為傲。一是憑借自己這些年積累的財務管理經驗,幫助公司很多年輕人找到了個人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并帶出一批優秀的財務人才。“有好多人都已經是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早已超越我。”盧英杰笑言,這種“后浪推前浪”帶來的成就感無與倫比。
另一件事則是以浙江省香港商會常務副會長的身份,應杭州市邀請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推廣杭州的投資環境,并出席達沃斯在韓國首爾舉辦的推廣杭州專場。“我是‘新杭州人’,理應為第二故鄉的發展貢獻一分綿力。”盧英杰說。
而讓盧英杰更加欣慰的是,香港回歸后,錢塘江邊留下越來越多香港同胞投資創業的足跡。來自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香港是浙江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
彈指一揮間,盧英杰已60歲出頭。在本該退休的年紀,他加入了一個平均年齡30歲的年輕團隊,并將此視為“職業生涯最后一個理想和最后一次挑戰”。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把開源納入頂層設計。我們正好是在這個賽道上,通過一種新的合資模式,探索符合中國發展特色的開源商業化道路。”盧英杰說。
“在改革開放政策鼓勵下,老一輩港人北上投資,并從中獲利良多;而我們這一代把握住了回歸祖國的時代脈動,與內地高速發展同頻共振。”這次,盧英杰帶著情懷而來,“希望能幫助國家在自主可控的創新技術方面做點事”,這或許是他這代港人家國情懷的最好注腳。
“香港與祖國還會攜手走過很多個25年,而當下是一個新的起點。”盧英杰深情地說,“希望香港的年輕人主動擁抱新一輪發展機遇。只有把個人發展跟國家命脈緊密相連,才能為自己找到最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