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疫情防控一線呈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氣象
6月9日早6點,豐臺區轉入常態化疫情防控,像其他城區一樣,靜下來的豐臺正在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城市的煙火氣徐徐升起。自5月30日方莊街道、東鐵匠營街道、成壽寺街道和石榴莊街道四個街道部分區域實行管控以來,在各級部門全力保障民生的同時,有越來越多的熱心居民、社會單位挺身而出,與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形成合力,這支力量為基層社區治理注入新動能,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正在豐臺逐步形成。
旁觀變參與治理與自治的良性互動
6月7日,成儀路社區接到12345市民熱線轉來的一份特殊派單,這不是一份待辦訴求,而是一封表揚信,原來,6月5日,住在翠庭園的獨居老人蒼爺爺家中網絡突然中斷,處在管控區域的蒼爺爺不能及時聯系住在外區的孩子,給居委會打電話尋求幫助,接電話的是成儀路社區的“編外社工”趙女士。趙女士在核實了解情況后,聯系網絡運營公司,協調上門緊急維修,不出半天,蒼爺爺家的網絡恢復了。蒼爺爺專門打12345市民熱線感謝趙女士。
趙女士是翠庭園小區的一位普通居民,趙女士當上“編外社工”的機會也很偶然,“我父親有慢性腎炎,每周二、四、六都要去醫院透析,社區專門協調車輛送我父親就醫。當天下午,我代表父親專程來到社區表達感謝,發現工作人員忙得腳不沾地,電話聲此起彼伏,當時已經三點多了,好多人的午飯還擺在桌上沒動過。我當時就想,他們太不容易了,我得搭把手。”在翠庭園住了20多年的趙女士,人熟、事熟、地頭熟,社區書記簡單介紹了情況,趙女士很快就上手了,接聽居民電話,解釋疫情防控相關政策;親自上門為老人送報紙;為居民們送菜開藥……趙女士就像其他社工一樣,為小區居民忙碌著、奔波著。
在社區支援的幾天,趙女士感觸頗深,“原來真不知道社區工作人員這么忙,之前因為一些信息沒有及時答復,我和其他居民一樣,心里有點怨言,幫忙這幾天,我是真正見識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不容易,我們社區要管6個小區和2個平房區,6000多口人,社區的12位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是常態。”眼看著疫情形勢平穩了,趙女士跟社區書記說,她申請從“臨時工”轉為“固定工”,每周末固定半天來社區支援,協助開展工作。
據成壽寺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成壽寺街道是豐臺區行政區劃調整后新成立的街道,在這次疫情中經歷了一次考驗,下一步,街道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用好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雙報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平臺機制,把更多像趙女士一樣的黨員、群眾、駐區單位、物業企業和“兩新”組織凝聚起來,把資源、把人熟、地熟的優勢轉換為自治共治的強大動能。
“院長”轉正 基層群眾自治的新力量
封管控期間,芳星園三區20號樓“掌上四合院”臨時“院長”王小麗十分忙碌,全樓279位居民的開藥、買菜、就醫等各種需求,基本上是小麗負責線上對接、線下溝通,這位被居民譽為“全能院長”的姑娘,是方莊轄區海底撈餐飲企業的一名職工,她和22名同行作為志愿者入駐芳星園三區的23棟居民樓的“掌上四合院”微信群,實時關注、回應居民們的訴求。
十余天的相處,小麗已經對20號樓各家各戶情況了如指掌,2單元3層的宋阿姨每周需要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藥;2單元2層的侯叔叔每周固定要去醫院治療;1單元田阿姨腿腳不方便……
芳星園三區管控即將解除,小麗和其他有意愿常駐“掌上四合院”“臨時院長”們商量,想為社區建設出把力,他們找到社區書記,雙方一拍即合,給小麗他們“轉正”,讓“院長”在社區和居民間搭建橋梁,成為基層社區治理的新力量。
據方莊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方莊街道有居民樓223棟,居民74999人,曾被譽為北京最大社區。近幾年,方莊街道積極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以基層黨建為引領,信息技術為依托,打造“掌上四合院”基層治理格局,3萬多戶居民入駐223個微信群,居民線上“吹哨”反映訴求,街道、社區線下“報到”解決問題,構筑基層黨建組織平臺,推動治理體系前端下沉,今后,方莊將繼續吸收小王這樣的社會力量加入,充實基層社區工作力量。
微火成炬 喚醒共治家園意識
家住東鐵匠營街道南方莊社區的田洋,是個三娃媽媽,在小區臨時管控后,她跟發小楊巍拉起了一支19人的鄰里互助志愿服務隊。
倆人在南方莊小區住了二十年,對這里的街坊鄰居有著深厚的感情,也常常搭把手做點志愿服務。小區臨時管控的當天,倆人立刻在微信上開了個“碰頭會”:從身邊的朋友開始發動,先把互助隊伍拉起來,把街坊四鄰的服務做起來。田洋和楊巍在“小區車主群”發出了第一條志愿者招募信息,不到三個小時,就有7名鄰居和好友率先加入。他們為居家隔離的鄰居們配送生活物資。在跑上跑下送菜的過程中,這支服務小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鄰居加入,兩天后就已經擁有了19名成員。田洋和楊巍各司其職、配合默契,一個負責配合社區工作統籌領任務,一個帶領志愿者們落實各項任務,成為南方莊社區書記張秀萍的左膀右臂。眼看著生活恢復了常態,田洋和楊巍商量著,這支志愿服務隊不解散,繼續為街坊鄰居們提供服務,發光發熱。
據東鐵匠營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目前共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71支,志愿者1萬余人,其中居民約占三分之一。在將志愿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過程中,這些居民志愿者幫助街道和社區把各項工作帶進千家萬戶的生活日常,也進一步提升了服務的效能和質量,從而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到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家庭。正像田洋說的那樣:“雖然我們已經解封,但我們的鄰里互助志愿者隊伍仍然在線,時刻準備著為居民服務,因為我們的家園在這里!”
匯聚合力 打造居民生活共同體
石榴莊街道石榴園北里第一社區屬于老舊小區,用社區高亮書記的話說:“我們社區沒電梯的老樓多,居家隔離的老年人多,為居家隔離的老人買菜購藥、送貨上門花費了社區干部不少精力。現在好了,我們來了一支青年突擊隊,可是幫了大忙了。”
高亮書記口中的青年突擊隊是來自轄區21世紀不動產的6名員工,受到疫情影響,公司業務量有所減少,看著社區工作人員每天不停地忙上忙下,店長張立強動員店里員工一起參與志愿服務,戰斗隊伍就迅速集結。這群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年輕人,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再加上經常帶客戶看房,對小區樓層分布、社區環境都門清,為小區居民辦理小區出入證、幫助居家隔離人員和老弱病殘居民送快遞、扔垃圾、陪同醫生入戶為居家隔離人員做核酸的任務都交給了他們。石榴園北里大部分的居民樓都是沒有電梯的,只能依靠雙腿爬上爬下,一趟下來,累的氣喘吁吁,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喊苦喊累,隨叫隨到,毫無怨言。老年居民們對這群年輕人交口稱贊,買米送面多虧了他們肩扛手提的搬運。隊長張立強把自己的電話留給了老年居民們,“叔叔阿姨,疫情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這支突擊隊不解散,您留下我的電話,有任何需要,隨時打電話,我們隊員立刻上門為您提供服務。”
石榴莊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將持續動員轄區單位、“兩新”群體主動參與到社區治理工作中,充實基層力量,實現共治共管,形成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