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國理政紀事丨有為監管托舉有效市場
◆ 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監管效能,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绷暯娇倳2021年12月17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時這樣強調
◆ 近十年來,我國市場監管理念、思路、方式的一系列重大變革和生動實踐,大幅提升了市場監管效能,托舉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支撐中國經濟社會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
◆ 作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重要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了“一網歸集、三方服務”——歸集了全國企業的注冊登記信息、行政審批信息、企業受到各種懲罰的信息。這張企業“光榮榜”,有力促進企業依法治理,實現聯合懲戒、促進社會共治
◆ 從機構整合到系統融合,市場監管機構改革不僅實現多局合一、多職能合一,更實現多責任合一,形成了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全領域、全方位的大監管,“一支隊伍管市場”開啟了市場監管新時代
◆ 近年來,中國市場主體活躍度總體穩定在70%左右,年均凈增長超過1000萬戶
◆ 建立健全質量工作責任制,完善質量考核激勵機制,逐步構建起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
◆ 截至2021年底,我國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連續6年達到93%以上,處于歷史最高水平
◆ 2021年,通過全國12315平臺等渠道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咨詢2381.2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5.5億元
“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監管效能,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绷暯娇倳2021年12月17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時這樣強調。
這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 提高政府監管效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
作為政府權力重塑的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的市場監管工作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以科學高效的“大監管”激發釋放“大市場”活力,使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得益彰,政府與市場這“兩只手”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近十年來,市場監管由事后監管轉變為事中、事后監管,關口前移提升監管效能;通過調整政府機構成立市場監管總局,形成大市場、大監管格局;逐步理順市場監管隊伍和監管鏈條,實現“一支隊伍管市場”;以有效市場監管促營商環境改善,助力培育高質量的活躍市場主體,近10年中國凈增1億戶市場主體;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市場監管理念、思路、方式的一系列重大變革和生動實踐,大幅提升了我國的市場監管效能,支撐著中國經濟社會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要求圍繞“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一體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完善和效能提升,推進市場監管現代化。
站在新起點上,中國正朝著加快完善與建設國內統一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的目標不斷邁進。
重塑市場秩序 激發市場活力
“便攜式”、24小時證照“不離身”“免申即享”“即認即享”……近十年來,圍繞百姓經商創業的難點痛點,我國推動市場準入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
目前,我國企業平均開辦時間,已經壓縮到4個工作日以內!懊庾C辦”“先照后證”“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多證合一”……以“減證”促“簡政”,降低了企業進入市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為市場主體的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與“簡政放權”同步推進的,是“放管結合”。近年來,我國將政府監管工作的重心,由事前審批轉向加強市場監管、保障質量安全、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真正實現“寬進嚴管”。
創新理念方式,做實事中監管。2021年7月,全國有序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這項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綜合性改革,進一步明確了監管責任,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切實履行監管職責,防止出現監管真空等問題。通過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創新,把更多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上來,確保事中事后監管跟得上、接得住,實現優化營商環境與維護市場秩序之間的動態平衡。
實施年檢驗照改年報、“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創新了市場監管機制,全面建成并廣泛應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成為企業、社會和政府部門不可或缺的“一張網”。
如今,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制度威力日益顯現,失信聯合懲戒成效更加明顯。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基本形成,開創了市場監管工作的新局面。
作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重要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了“一網歸集、三方服務”——歸集了全國企業的注冊登記信息、行政審批信息、企業受到各種處罰的信息。這張企業“光榮榜”,有力促進企業依法治理,實現聯合懲戒、促進社會共治。
重塑權責機構,提升監管效能。放心的消費環境、優越的營商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市場公平競爭……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熱點問題,需要統一的機構部門進行統一監管。
2018年4月,新組建的市場監管總局掛牌成立,大市場、大監管的格局形成。原工商、質檢、食藥監、商標專利、價格執法、反壟斷的職能合并到一起,減少職責交叉,提高監管效能。凡是大市場監管能管到的,需要到企業進行日常檢查的,全部歸到一個清單上來。
從機構整合到系統融合,市場監管機構改革不僅實現多局合一、多職能合一,更實現多責任合一,形成了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全領域、全方位的大監管,“一支隊伍管市場”開啟了市場監管新時代。
聚焦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重點商品、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市場監管總局組織三地聯查“瘦身電纜”案、五地配合總局查處食用油摻雜摻假系列案、河南三級聯動查獲假冒偽劣水泥案……針對重大案件鏈條長、涉及面廣、違法行為復雜隱蔽等特點,市場監管部門發揮五級貫通優勢,上下同頻共振,凝聚了部門協同合力。
科學化、規范化的隊伍融合,有效提升了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質量安全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項工作,同時為提高綜合治理能力、科學規范的執法能力和組織保障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揮監管實效,培育市場良壤。優化營商環境,是市場監管的重點任務之首。營商環境是否優化,是評估市場監管效能的一個重要維度,對“大監管”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保市場主體、穩就業顯得尤為重要。
統計顯示,全國日均新設企業由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前的0.69萬戶持續增長至2021年的2.48萬戶。近年來,中國市場主體活躍度總體穩定在70%左右,年均凈增長超過1000萬戶。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受益于“六穩”“六!闭叩挠辛嵤┖蜖I商環境的不斷優化,2021年我國各類市場主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市場主體數量歷史性躍上1.5億戶,其中企業數量達到4800萬戶,成為支撐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重要基礎。
今年3月起,《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正式施行,為進一步穩定市場主體發展,優化營商環境,釋放了積極的政策信號。條例施行首月,迎來穩增長“成績單”——3月份全國新設市場主體295萬戶,同比增長19.3%,其中企業83.5萬家、同比增長8.9%,個體工商戶210.3萬戶、同比增長24.2%。
支撐產業升級 充實高質量內涵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提高市場監管科技創新水平,更有助于強化質量基礎設施對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經濟發展的動態平衡。
近十年來,我國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堅定不移地建設質量強國,提高質量供給水平,激發質量創新活力,建立健全質量工作責任制,完善質量考核激勵機制,逐步構建起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走出了中國特色質量發展之路,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
管理體系幫扶,助推產業升級。我國堅持“質量為先”,將質量突破作為中國產業由大變強的關鍵予以重點推進,引導產業把轉型升級的立足點真正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
我國建立實施了中國質量獎制度,不斷推廣科學的質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促進質量管理創新,激勵引導廣大企業和組織不斷提升質量。尤其是重點幫助小微企業建立符合行業發展和滿足自身需求的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高小微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
自2020年10月起,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廣泛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各地共出臺265項激勵政策,累計為9萬余家企業免費培訓37.4萬人次,127家認證機構為36個行業的5639家小微企業實施了精準幫扶。95.88%的企業反映質量意識、管理水平和經營績效明顯提升。
隨后的一年時間里,通過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服務平臺,我國累計為4.2萬家企業14.5萬名質量管理人員提供免費培訓,梳理出10個行業小微企業的30個“質量痛點”,制定小微企業建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指南,在全國17個省份30個行業1118家企業實施精準幫扶。
針對中小企業質量基礎能力薄弱、質量水平有待提高的堵點、痛點,我國深入實施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綜合運用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質量技術手段開展質量診斷、質量攻關等“滴灌”服務,支撐引領中小企業提質增效升級。一些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幫助一大批中小企業降低技術準入門檻,實現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增強品牌效應,正成為中小微企業與民營企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2021年,探索推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質量技術幫扶的銜接互動,開展產品質量技術幫扶“巡回問診”活動,面向2900多個產業聚集區、6萬多家企業,開展質量技術幫扶,助企提升工業產值62.7億多元。
工業質量監管,邁向制造強國。作為市場監管工作中的“質量雷達”,產品質量合格率指標有助于發現問題產品,提升監管效率。從2014年起,我國開始對外發布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指標測算結果。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風險監測、質量安全追溯、專項整治、缺陷產品召回、產品質量擔保、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和調查處理、棉花等纖維公證檢驗監督抽驗等制度日益健全。持續強化棉花經營環節質量安全監管,推動2021年度新疆棉花質量大幅提升。
2018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首次將“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作為“發展質量效益改善”指標納入其中,實現了宏觀質量水平評價指標在統計公報中零的突破。
截至2021年底,我國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連續5年達到93%以上,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不合格率連續5年控制在12.2%以下,處于歷史最好水平。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重大裝備質量可靠性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數據顯示,近5年來,針對26大類1.86萬種工業產品,我國全面嚴格質量安全監管,國家監督抽查112279家企業生產經營的120062批次產品。17大類103種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平均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
科技創新監管,全過程保障民生。日前,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提出強化“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理念,健全和完善對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
下一步,市場監管系統將圍繞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質量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需求,加強新技術研發、新產品研制、新模式創建,創新豐富和綜合運用監管工具。推進研究未知有害物的發掘與甄別檢測技術、真實性鑒別及溯源技術、特殊食品及新技術食品安全監管關鍵技術等,加強食品安全輿情監測分析、食品安全綜合評價指數、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等。實現食品安全從“事后監督”向“事前預防”突破,為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堅持嚴字當頭 確保百姓放心
今年4月,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提出持續深化改革,全力營造安全放心誠信消費環境。破除限制消費障礙壁壘,健全消費標準體系,加強消費領域執法監管,全面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是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全面促進消費,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市場監管部門是市場公平競爭的維護者、安全底線的守護者,也是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者。近年來,結合新的消費領域、消費模式、消費熱點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我國持續暢通消費者維權訴求渠道,建設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重拳懲違,市場監管“長牙齒”。近十年來,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日常監督執法及網絡交易、格式合同、食品藥品等領域違法整治專項行動,強化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和缺陷產品召回監管,加大消費投訴處理力度,查處和受理了大量消費侵權、維權案件。
北京查辦假冒全聚德烤鴨案、新疆哈密查辦假冒白酒案、江蘇無錫查辦未經檢驗檢疫凍品系列案、湖南株洲查辦跨省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江西樟樹查辦“瘦肉精”牛肉案……以“小切口”貼近“大民生”,案件的查處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市場監管“牙齒”更堅硬、更有力。
2013年至2020年,市場監管部門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超過168萬件,各級人民法院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近7萬件。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此后,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建立,食品抽檢實現4批次/千人的目標,重大食品安全風險得到控制,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
堅守安全底線必須嚴字當頭,問題導向、精準施策。2018年長春長生公司疫苗事件引發社會強烈反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并及時部署嚴厲查處。這一事件的查辦,促成了疫苗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和疫苗管理法的出臺。
聚焦“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場監管風險和壓力最大”領域,2021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一些消費者的煩心事、鬧心事得以解決,區域性、行業性突出問題正逐步遏制。
機制維權,保障消費者“后悔權”。構建消費維權保障機制,是促進消費的有效手段,是助力經濟平穩增長的有力武器。
近年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先后推出“賠償墊付、異地退貨、廠商一體、金融助力”等創新舉措,全國有26省區市全域部署;309個城市56萬家實體店參與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承諾,退貨2822萬余件,退款金額34億元。鼓勵引導3.3萬家大型零售商超、2.1萬家品牌連鎖企業、7840家行業龍頭企業、1119家景區實體店自愿承諾“線下七日無理由退貨”,促使商家誠信經營、提升產品質量,讓消費者行使線下購物“后悔權”,一定程度上減少糾紛的產生,較好解決消費者維權難、維權慢問題。
隨著消費規模的逐漸擴大以及電子商務等新型消費模式的蓬勃發展,網絡交易消費維權成為消費者保護工作的重點領域。
2013年至2020年,市場監管部門受理網購投訴案件增加了約25倍。市場監管總局連續多年開展“網劍行動”等專項治理工作,強化落實平臺責任,整治網絡交易領域假冒偽劣、刷單炒信、價格陷阱、強制搭售、“大數據殺熟”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促進了網絡交易持續健康發展。
優化環境,打造共治新格局。市場監管部門將放心消費創建作為持續改善消費環境重要抓手,發揮各級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協作機制作用,推動逐步構建企業履行主體責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部門協作為一體的消費環境共治新格局。
目前,在線消費糾紛解決(ODR)機制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已有8.7萬家重點企業入駐全國12315平臺,ODR企業城市覆蓋率已達94.1%,直接解決消費糾紛158萬件,推動10.2%的消費糾紛化解在源頭,切實減輕基層負擔。與傳統方式相比,ODR機制處理時長縮短7天,和解成功率高出16個百分點。
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整合優化12315工作體系,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消費維權效能明顯提升。2021年,通過全國12315平臺等渠道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咨詢2381.2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5.5億元。
2022年1月1日,全國12315移動工作平臺正式上線,為國家、省、市、縣、所五級提供高效、安全的移動辦公平臺,實現了12315辦理向移動端延伸,切實提升12315工作效能,更好地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