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賦能中國鄉村振興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 題:數字經濟賦能中國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多汁紅潤的西瓜,是夏日常見的消暑佳品。“吃瓜群眾”不知道的是,中國每10個精品大棚西瓜中,就有7個出自浙江省臺州市瓜農之手。他們的生產足跡遍布全國,以及緬甸、越南、尼日利亞、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超50億元。
得益于政府牽頭開發的“瓜農天下”App,臺州市黃巖區靈華種子有限公司今年訂單同比增加30%,達1000萬株。
農資購買“一站配送”、技術支持“一鍵到戶”、品牌建設“一體推廣”……數字化助推當地10余萬瓜農的“甜蜜事業”蒸蒸日上。
圖為黃巖瓜農在西部承包種植的大棚西瓜。(黃巖區委宣傳部供圖)
2011-2020年的10年間,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增長4.12倍,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7.06%,并有望在“十四五”末占GDP比重超過50%,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從“追太陽”到“靠數據”,數字技術正向農業農村快速延伸和滲透,為促進鄉村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提供契機。浙江臺州的“智慧瓜田”正是數字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新動能的一隅。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認為,數字經濟能夠發揮信息技術創新中的乘數效應和溢出效應,為鄉村振興提供技術和路徑,二者具有很強的契合性。
在數字化時代,5分鐘能做什么?云賬戶(天津)共享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數據平臺上,短短5分鐘,就有超過一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通過云賬戶獲得靈活就業收入。
云賬戶董事長楊暉是一名“85后”,8年前自海外歸國后瞄準了國內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數字經濟為千千萬萬有干事創業意愿的勞動者提供新藍海,云賬戶要做他們的‘云上人力資源公司’”。
2020年10月,楊暉帶隊在鄉村調研紅棗種植產業(右一為楊暉)。受訪者供圖
楊暉介紹,公司2021年實現收入525.29億元,較2014年初創時期增長了60倍;累計投入2904萬余元接續鄉村振興。這臺“云端”服務器共鏈接了6600萬勞動者,其中218.2萬人為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
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為例,云賬戶結合山清水秀的鄉村風貌與民族風情的當地特產,開展靈活就業服務和網絡營銷師孵化業務——既促進當地優質農副產品走向全國大市場,又同時助推甘南州文旅宣傳帶動旅游業發展,將“金山銀山”帶進“綠水青山”。
目前云賬戶已在甘南州搭建電商產品庫,累計開展直播帶貨329場,售賣商品品類622種,培育孵化少數民族藝人短視頻賬號45個。乘著“數字東風”,今年1至4月公司在當地實現收入6.09億元、納稅3900余萬元,已超過2021年全年水平。
農村電商從業者、網商經紀人、物流配送隊伍……云賬戶把鄉村居民納入現代化產業鏈條中,是數字經濟在鄉村“創造財富”的縮影。
據統計,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1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9倍。其中,農村電商異軍突起,2021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2.0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4221億元,同比增長2.8%。
夏杰長指出,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降低了整體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從而提升農業生產者的市場空間,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今年2月,打通東西部數字經濟大動脈的“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貴州省貴安新區成為重點打造的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之一。
在中國聯通貴安云數據中心,一排排機柜排列有序,運維工人正在機房里確保“數據大腦”平穩運行。與此同時,該數據中心二期建設規劃及土建前期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推進。
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副總經理俞軍方說,今年將投資近15億元啟動項目二期建設,數據中心的機架將從目前的3000個擴容到近1萬個。
圖為5月24日拍攝的貴安新區華為云數據中心(以道路為界右側)和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左側,無人機照片)。
投運及在建重點數據中心23個,超大型數據中心11個……從不沿海到新“藍海”,貴州數字產業不斷發展,數字經濟增速已連續6年全國第一,2021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逾140億元。
“東數西算”工程將把東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加速構建西部新發展格局。《2020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在數字化浪潮下,過去10年間,曾被形容為“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的貴州省,GDP增長了223.5%。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歐陽日輝指出,數字技術突破了傳統經濟的時空限制和資源約束,給偏遠地區、貧困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提供了“換道超車”的跨越式機遇。(記者馬欣然、王俊祿、梁姊、向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