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常態化防控下 如何讓返鄉路更通暢
疫情背景下,各地的防疫政策引人關注:不管是“來的客人”,還是“返的家人”,合肥都誠摯歡迎,絕不拒之門外;鄭州對疫情發生地豫籍返鄉大學生免費隔離等等。
常態化防控背景下,堅持“動態清零”的過程中,用什么樣的態度方式和政策措施面對“返鄉人員”?新聞1+1邀請安徽省合肥市衛健委主任張曉峰、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薛迪,共同關注:疫情中返鄉,如何更“光明正大”?
記者觀察返肥之路
5月23日下午,從上海虹橋站始發的G9491次高鐵抵達合肥南站,647名從上海出發的旅客,大多數是學生和商務往來人員。其中有276人將會根據自身需要中轉高鐵或者換乘飛機,另外371人會乘坐大巴至隔離酒店,進行集中健康觀察。公路方面,近期到返合肥的人流和車流也明顯增多,合肥也表示正在優化工作流程,盡最大努力壓縮等待時間,提高服務質量。
疫情防控 需要精度也需要溫度
常態化防控背景下,如何做好人流、車流、物流的暢通工作,為相關返鄉人員提供細致的服務保障,各地都公布了怎樣的相關配套政策?穩中向好的疫情形勢下,我們又該如何守住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目前,隨著復工復產和暑假將至,跨地區的務工人員和大學生流動不可避免。對此,有些城市也正在推出新的政策,例如在遼寧沈陽,途經沈陽的大學生可以在健康驛站隔離點享受三天的免費吃住服務,對于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沈陽籍返沈大學生,健康驛站也會提供為期14天的免費隔離。
專家:人性化舉措符合公共衛生倫理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薛迪:我覺得這些城市能夠考慮到人性化的措施,確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有些返鄉人員需要隔離,但是我們在考慮這些政策時,可能需要考慮返鄉人員是不是需要隔離、隔離的天數以及住宿費用由誰來支付等問題,有些(城市的舉措)還是非常符合公共衛生倫理的要求。也就是說,因為我們防疫措施的要求需要隔離,可能會限制一部分人自由行動的權利,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說,就需要對這些人給予一定的補償,或者是提供一些免費隔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