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強調老年人加強新冠疫苗接種?
新冠病毒的危害有沒有減輕?疫苗接種有沒有作用?為何強調老年人加強疫苗接種?近日,《面對面》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王華慶有著30多年免疫工作經歷,自開展新冠疫苗接種以來,一直跟蹤國內外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和應用的進展,他主要參與新冠疫苗接種科普信息傳播、不良反應監測、效果評估研究等多項研究工作。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的消息,截至2022年5月21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37016.2萬劑次。從2020年12月首批新冠疫苗開始對重點人群進行接種,一年半時間內,中國完成了世界上人數規模最大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王華慶告訴記者,針對兩年前新冠肺炎原始毒株開發的疫苗,隨著疫苗接種時間的推移,中和抗體呈下降趨勢,德爾塔變異株和奧密克戎變異株也出現了免疫逃逸現象。
記者:怎么面對這種意外?
王華慶:目前這個情況下主要就是說怎么樣減少重癥的發生,減少死亡的發生。(接種疫苗)這是目前我們能夠采取一個最好的方法,因為我們看到不管之前的德爾塔變異株也好,還是到目前的奧密克戎也好,重癥死亡的發生情況在一些國家和一些地區也比較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打疫苗的一個目的主要是減少重癥、減少死亡。
記者:現在從醫學研究數據來看的話,通過疫苗的接種降低死亡率或者減輕重癥率,這個必然之間的聯系是怎么樣的?
王華慶:現在關于疫苗,從全球來說達成一個共識還要繼續接種,尤其是要給老年人接種,給慢性病人群接種,還要進行加強針,其實還是看到疫苗在預防重癥和預防死亡的效果。效果其實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減少死亡和重癥的風險能夠達到多少,還有不接種疫苗和接種不同劑次的疫苗從人群的發病率趨勢來做一個比較,其實這兩個方面都看到了疫苗預防重癥和死亡的效果。
根據香港衛生署5月12日公布的信息,從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5月11日,香港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接種疫苗的人群病死率是3.04%,接種兩劑次疫苗的病死率為0.17%,接種三劑次的病死率是0.04%,后兩者與不接種人群相比分別相差18倍和76倍。另外,疾控機構對今年春季吉林市暴發聚集性疫情的病例進行了專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重癥病例中沒有接種疫苗和沒有全程接種疫苗的人數占到78%。
相關研究表明,近期發生在香港、上海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所導致的重癥和死亡病例,除了未接種疫苗或未全程接種疫苗的占比較大之外,還有高齡者多、有慢性病者多的明顯特征。
王華慶:我們看到重癥和死亡主要是在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和老年人當中出現的比例非常大,為什么在這些人群出現了重癥和死亡的比較高。感染病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誘因,一方面使患上新冠肺炎的癥狀更重一些,另外一個其實感染了新冠病毒,導致原有基礎性疾病進一步加重,而且會使他嚴重的合并癥進一步增加。因為新冠病毒從早期研究結果來看可以侵犯大多數組織和器官,這些組織和器官原先處在一個病理狀況的時候,再有這個病毒攻擊的時候就會更重一些。另外對于老年人來說還有一個風險,他感染之后病程比較隱匿,在其他人當中可能發燒會馬上凸顯出來,發燒之后知道可能有感染的風險,但是老年人發燒率和其他人相比比較低。
記者: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王華慶:生理基礎決定了老年人反應弱,疾病臨床表現過程就和普通人不一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些老年人失去生命,其實跟發現晚有關系。因為癥狀不典型,一旦出現癥狀的時候可能就比較嚴重了。
據香港衛生署統計,香港本輪新冠肺炎疫情中,80歲以上老年人的病死率為16.48%。現有的研究數據表明,新冠肺炎病毒對老年人的危害,并沒有減弱的跡象。
王華慶:現在病毒在進化,我們看到奧密克戎目前傳染性特別強,傳播速度又快,傳播過程又隱匿。我們沒打疫苗,感染之后,尤其老年人其實帶來這種重癥和死亡的風險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疫苗對于他們降低重癥和死亡其實是最好的一個措施。
目前,在我國“堅持動態清零”全方位綜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階段,如何進一步加強疫苗接種,減少老年人因感染導致重癥和死亡的幾率,成為防控工作的重點之一。
王華慶:因為我們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了,老年人口在我們人群當中占的比例非常大。這種疾病廣泛流行起來的時候,帶來的沖擊我想可能還是比較大的。從世界衛生組織也好,各個國家也好,制定了一個最優先接種的人群,這里面就包括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的國家可能要定在65歲或75歲以上的人群。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通報,截至5月12日,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約2.3億人,接種覆蓋率86%、全程接種率82%,與全國人口接種覆蓋率91%、全程接種率89%相比,依然偏低。
記者:其實現在已經達到80%多這個比例,還要繼續加強對老年人的疫苗接種?
王華慶:這是一個全國平均數,但是如果把這個數分散到各地,我們就看到地區間差異比較明顯,這個病毒出現感染的時候,對于接種率比較低的地方,像80歲以上人群其實風險就比較大了。
記者:從這個接種的角度來看的話是不是這個相當于木桶理論里面的短板?
王華慶:對,它現在有兩個短板,第一個就是我們看到有些地區老年人接種不高,第二個短板就是年齡。在60~69歲這個人群接種率可能接近90%或者90%左右,但是如果到了70~80歲,尤其是80歲以上的時候可能有的都達不到50%或60%,這個時候出現疾病流行,大家想一想帶來重癥和死亡的風險就會非常大。
除了疫苗接種能夠有效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之外,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也被寄予厚望。截至5月8日,國內已批準6個新冠病毒治療藥物上市。
記者:對很多人來講的話會覺得可能病毒的危害性現在已經不像最初那么強烈了,在這種情況下還必須要接種這種疫苗嗎?
王華慶:我們說疾病嚴重不嚴重的時候一個看發病數,還有一個看發病的人群當中病死比例有多大,還包括重癥比例有多大。這次奧密克戎其實發病數在新冠流行的兩年多來,從全球的角度發病數是大大超過之前的高峰,每周高峰發病數其實和以前最高峰相比可能超過四五倍的程度。在這樣一個龐大基數下,我們看到病死情況也出現一個高峰。像我們國家所在的西太平洋區,病死高峰和之前流行的德爾塔病死高峰其實是差不多少的。有人有很多顧慮不接種疫苗,但是真正流行起來的時候,我們看到不接種疫苗帶來這個危害是比較嚴重的。
針對不斷變異的新冠病毒,科研人員致力于推動疫苗的迭代升級,希望能夠研制出更有效的疫苗。5月9日,中國首支奧密克戎株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序貫臨床試驗正式啟動,這也是全球首支進入臨床試驗,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記者:對很多需要接種的老年人來講,他們會覺得更成熟的時候接種可能是最安全的,能這么理解嗎?
王華慶:我想是不能這么理解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現在還在研發階段,將來要做一系列評估還需要一定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是一個怎么樣的情況,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用現有疫苗可以起到預防重癥、預防死亡比較好的效果,我們現在為什么不用呢?
在新冠疫苗接種的過程中,也有一些老年人因為擔心疫苗可能會發生的不良反應而遲遲沒有接種。
王華慶: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大概是在百萬分之一這樣一個水平,或者比這個更低的水平。現在根據我們分析,和既往使用的疫苗相比,不高于以前用過的疫苗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水平。
記者:可能老年人的免疫系統還有各個方面基礎比較薄弱,這種不良反應的存在是否會對他們也帶來一定影響?
王華慶:我們一直在倡導大家去了解認識風險和獲益,假如說我們一直感受不到疾病威脅的話,大家可能考慮的主要是這個問題。但是如果說感染這個病毒帶來的風險80歲以上病死率超過16%和我們不良反應百萬分之一相比的話,其實可以看到非常巨大的一個差距。
王華慶介紹說,為了解決疫苗接種者的后顧之憂,對于新冠疫苗接種出現的不良反應,國家設有健全的異常反應補償機制進行保障。
王華慶:好比說我是受種者,我打完疫苗之后出現發燒,發燒時間比較長,而且發燒也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我懷疑是疫苗,你就要向接種單位報告。接種單位接到這個報告之后如果你的癥狀沒有緩解,發燒沒有降下來,又出現了其他癥狀的時候要報告給疾控中心,疾控中心要組織相關的專家來去做調查和診斷,來看是偶合癥還是不良反應。
記者:如果說注射疫苗產生了對老年人身體不利的影響甚至是損害,誰來承擔責任?
王華慶:對于這些情況,各地都按疫苗管理法的相關要求。好比說經費是從哪出,賠償標準是哪些,我們有一套完整機制來去做這個事情。在我們國家疫苗接種這么多年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機制。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下,目前我國各地正在按照“應接盡接”的原則,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同源和序貫加強免疫接種。全國人口,尤其是60歲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率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王華慶:根據我們從專業角度來說,接種率越高的話,風險就會進一步降低。老年人不打疫苗,接種率比較低的話,到時候流行起來的話重癥可能就會出現很多,病死的情況也會進一步增加。
記者:您現在的建議是什么?
王華慶:我們建議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盡快去接種疫苗,不要等著疫情來了,在我們周邊發生感染了,我們再想接種疫苗,那么這個時候可能已經晚了。有些時候感染這個疾病,得了重癥,或者家人出現失去生命的時候,我們想是不是早期時候有一種特效藥會更好,現在來看不讓重癥發生、減少死亡的發生,這個特效藥其實就是疫苗。
制片人丨劉斌
記者丨古兵
策劃丨孟克
編導丨王惠東
責編丨王楓
編輯丨張宏飛
攝像丨楊帆 劉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