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雷神山戰斗到新國博,這面旗亮出來,給人感動和信心
上海新國博方艙醫院仁濟護理部管理組成員董嘯男,4月初在W1艙巡視時,看到一面特別的旗幟——武漢雷神山醫院援滬醫療隊隊旗。這面旗,勾起了董嘯男的回憶。
董嘯男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一名護士,2020年2月19日曾作為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赴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二科ICU病區支援。看到這面寫有“雷神山醫院”的旗子,董嘯男勾起援鄂往事,便詢問湖北援滬醫療隊員中有沒有當年在雷神山的戰友。
湖北援滬醫療隊中,有一批來自中南醫院的醫護人員,而雷神山醫院是以中南醫院為母體的傳染病醫院。一番打聽后,董嘯男見到了方燕紅。
方燕紅是中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士長,當年是雷神山醫院護理管理團隊的成員,負責與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的對接、協調、保障工作,如今作為一線護士長參加援滬醫療隊,來到了上海新國博方艙醫院。
從雷神山戰斗到新國博,兩位護理人見面后眼眶濕潤,一起在隊旗前留下了合影。
方燕紅找出當年1555名援助雷神山醫院的醫務人員名單,發現上海新國博方艙醫院仁濟醫院管理團隊當中,有4名曾經的老戰友。
方燕紅說,4月1日看到上海進入全域靜態管理的消息,特別是繁華街道空無一人的照片,心里五味雜陳。自己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應急醫療隊的隊員,當時已經做好會到上海支援的準備。4月3日,就收到醫院通知出發了。
“我曾經帶孩子來上海旅游過。這次到了上海,路上看到南浦大橋上沒有車,外灘空無一人,和當年武漢的情形一樣。”方燕紅說,“當時我們車上的醫療隊員都很沉默,也沒有人拍照,心情都很沉重。我們知道疫情初期是至暗時刻,這次的任務不簡單。”
“武漢疫情是全國人民第一次直面新冠病毒,沒有經驗,雷神山醫院指揮部當時面對龐大的援鄂隊伍,如何做培訓、如何把大家安排好、如何把防護做好,都是在實踐中摸索,壓力非常大。這次我們湖北醫療隊是帶著經驗、物資、救護車和訓練有素的隊伍來回報上海,隊員都是自愿報名的。目標只有一個,像打贏武漢保衛戰一樣打贏大上海保衛戰。”
到達新國博方艙醫院的第一天,方燕紅心理沒有底,連著進了三次艙,把情況帶回駐地反饋給隊員。“沒有見過這么大的方艙!我們醫院在武漢接管過最大的方艙就1500張床位,而新國博有著14000張床位。”經過實地勘察,發現從三區兩通道、醫用防護物資、護士站配備到標示標牌全部已經就位,心里很快有了底。“仁濟醫院管理團隊前期已經做足工作,迎接我們的到來。有時凌晨兩三點,也總能聯系到仁濟護理部,及時給我們解決問題。”方燕紅說。
雷神山醫院收治重癥患者,人數少,病情較重,配備兩個ICU負壓病房;而新國博方艙醫院以收治輕癥、無癥狀感染者為主,共有10個艙,在運行管理上的難度和挑戰截然不同。4月21日,又緊急開設了2個方艙內定點醫院,其中一個就在湖北援滬醫療隊負責的W1艙內,設置床位960張,其中重點觀察床位80張,收治年齡最大患者103歲。
新國博方艙醫院運營初期,為了保證外省市援滬醫療隊能夠快速平穩接管、有序運營,仁濟醫院管理組通過網格化管理,與各醫療隊做好對接,包括醫療、護理、院感、物資、后勤保障等。
“外省市援滬醫療隊有需要,必須確保他們第一時間能夠找到我們。”仁濟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陳敏說,“我們將5名護理部成員分別對接兩個艙,24小時在線,負責解決、協調艙內的相關問題。每日向各個醫療隊征詢意見和建議,形成工作日志。護理部每周開展線上討論會,分享各醫療隊管理經驗,優化規范流程。”
這么大的地方、這么多的人,如何管理?患者有需要,能不能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方燕紅起初有些擔心。但是,通過指揮部制定的流程、各省市的經驗和制度分享、志愿者的管理服務,上述問題迎刃而解。“方艙里人人都是戰士,不僅僅是醫務和管理人員,還有警察、志愿者和患者們,大家都非常團結友愛。”在病區里,方燕紅在文化墻上貼上雷神山醫院的旗幟,防護服也貼上“雷神山”的標簽,“我覺得這樣會讓患者更安心”。
“‘雷神山’當年在全國家喻戶曉。患者看到這三個字,會感到是一支打贏過硬仗的醫護隊伍在照顧他們。”董嘯男說,“連我們看到這面旗子都覺得很親切,給醫護、管理團隊都提振了士氣。”
5月15日,上海新增陽性感染者首次少于1000例。新國博方艙醫院仁濟醫院管理組已堅守50余天,外省市援滬醫療隊進駐40余天,醫療和運維團隊堅守一線,還在收治新增陽性感染者。
“從4月7日到新國博方艙工作后,我們的隊員每逢生日都會收到仁濟醫院管理組準備的蛋糕,隊員們都非常激動,拍照發朋友圈。一個蛋糕在平時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在這個時候,這份心意比什么都貴重。”方燕紅說,“待疫情結束,我一定要請仁濟醫院的戰友們到武大看櫻花。”
(圖片為仁濟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