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上海復工復產:如何破解制造型外企“供應鏈之困”?
“我們大部分的原材料庫存可能到5月1日前后就會消耗完畢,如果到那時候還沒有原材料進來的話,工廠將不得不面對減產甚至停產的局面”,位于上海閔行的某瑞士化工企業對記者說。
當前,上海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攻堅行動的同時,嚴而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各項工作。一周以來,上海首批666家重點企業已有70%實現了復工復產,產能利用率已得到提高,但是,“脆弱復蘇”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依然面臨挑戰。
打通停產斷供卡點
4月16日晚間,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正式吹響了復工復產的號角!霸诖酥,我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了一份名為《第一批重點企業“白名單”》,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我們公司并不在列”,電裝(上海)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的張偉(化名)說,按照指引的要求,復工復產的企業要制定疫情防控和閉環管理方案,這意味著復工后員工必須在廠區內吃住,“我們公司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電裝(上海)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嘉定江橋,是日本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日本電裝的中國子公司,主要生產汽車自動化流水線設備,雖然不屬于汽車零部件目錄,卻是產業鏈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聽聞電裝(上海)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暫時無法復工,其母公司日本電裝位于天津的子公司焦急萬分,因為它迫切需要前者為其提供技術支持進行流水線設備的改造,以滿足全新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如果我們無法按照之前的生產計劃推進,不能為其提供人員和技術支持,那么天津工廠將不得不重新尋找替代公司,這樣不僅工期會大幅延長,成本也會面臨上漲,銜接不好的話會直接波及產業鏈其他下游企業”,張偉說,汽車制造產業鏈長且復雜,環環相扣,復工不是單個零部件企業的事,整個產業鏈運轉不起來,一個企業或幾個企業的復工無濟于事。
類似的問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也在經歷。4月17日、18日,特斯拉8000名員工陸續返廠,19日早晨電池、電機車間恢復生產,多條流水線高效運轉起來。與此同步的是,上海市內的許多特斯拉零部件供應商也開始復工,成為特斯拉供應商伙伴中復工復產比例最大的區域。此外,位于浙江省內的特斯拉供應商也在政府指導下積極聯動、保證生產,打通物流支持特斯拉整車制造。
但是,在江蘇省的特斯拉供應商仍有較多處于停工狀態,且運輸難度較大。對此,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表示,汽車是一個產業鏈非常長的行業,特斯拉要復工也就意味著還有很多的供應商也要隨之復工,才能夠確保生產的穩定和持續的進行!拔覀円舱沓隽100多家我們產業鏈上的供應商給到了上海經信委以及上海市的各級政府包括周邊的江浙以及國務院的聯防聯控小組!弊钚碌南⑹,工信部、江蘇省、蘇州市有關部門在積極協調供應鏈恢復工作。在相關部門支持下,特斯拉已經有多家供應商積極推動復工復產。
疏通通關環節難點
“今天剛剛接到DHL的通知,華東地區大宗商品的海運物流暫停!苯拥较⒑螅吃跍鹗科髽I的代表顯得很無奈。據他介紹,其公司自上海本輪疫情暴發以來,嚴格落實全流程閉環管理,“員工在公司打地鋪,條件非常艱苦。所幸我們作為上海嘉定區政府對接的保供企業,每天都可以通過外送盒飯的方式緩解生活物資上的緊張局面!
生產在繼續,原材料短缺的風險也在日益逼近。該企業代表告訴記者,由于身處能源行業,公司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賴進口,運輸方式多為海運,“之前直接進口已經暫停,今天又接到物流公司暫停大宗商品運輸的通知,可謂雪上加霜”。
位于閔行的某瑞士化工企業面臨的也是相同窘境,堵點主要集中在通關環節。作為一家注塑企業,其原材料來源主要分為國內采購和原料進口兩部分。“由于疫情原因,海關通關處理能力下降,我們的原材料到達港口后,無法及時完成清關,被滯留了”,這家瑞士企業的工廠負責人向雷(化名)告訴記者,以前貨物從到港到清關,就算遇到海關抽檢最多一周時間,現在已經等待兩到三周了,“期間我們也一直在跟海關交涉,但他們說目前確實沒有人手”。
向雷還說,如果是FCL(海運整柜)的話還好辦,如果是LCL(海運拼箱)到港后還要存放在海關指定倉庫,目前這種監管倉庫都處于封閉狀態,這就意味著LCL基本上已經暫停。
“目前確實有面臨通關放緩、部分原材料和產品進口延遲等問題”,花王(中國) SCM(供應鏈管理)總經理顧韌坦言。而作為上海近期公布的首批復工復產的重點企業之一,荷蘭ASML也希望能夠在物流運輸和人員返崗等環節得到更多支持,為物資運輸提供通行便利。
提貨速度減緩也讓貨代公司苦不堪言。匯利達國際貨運(廣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業務經理梁博(化名)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此前承接的一批海運貨物在即將運抵上海外高橋五期碼頭時,臨時接到轉停洋山深水港的通知,原因是當地港口人員全員核酸檢測,“雖然同樣?可虾#珒傻氐膱箨P要求、流程均不一樣,重新遞交材料、再報關清關,無疑會延長進口時間,港口貨物周轉率變慢,成本就增加了!
梁博說,上海作為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具有貨物集散的作用,但是在疫情的影響下,貨物周轉率放緩,直接導致港口空箱周轉率下降,“這也會給出口帶去影響”。
花王上海工廠閉環生產有序進行 花王供圖
暢通物流通路堵點
找車,大概是目前上海制造型外資企業遇到的最大瓶頸。通行證發放數量有限、物流運力不足、跨省運輸防疫措施不一,諸多限制因素的層層疊加,讓國內的物流通道陷入“通而不暢”的境地。
“同一車貨,相同的目的地,現在的物流價格已經漲到原先的三到四倍,如果廠家著急出貨,八、九倍的運費也會有人買單”,向雷跟記者透露,眼下尋找物流車輛堪比碰運氣,不僅價格高而且資源少,“一旦找到車輛,如果我們不及時敲定,基本上一個小時之后資源就沒有了,可以說現在找車的成功率只有1/10”。
向雷認為,通行證發放數量有限是導致物流運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而此前某瑞士駐滬企業的代表則認為,各地防疫政策的加碼,也讓疫情下供應鏈的維穩困難重重。“僅以上海到蘇州為例,按照嚴格的防疫規定,當地收貨企業需派人接車,貨車司機不僅要填寫承諾書,在抵達當地高速公路出口時還會被要求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待陰性結果出來后才能放行”,該企業代表說,這就意味著同樣的路程要比過去多耗費2天時間,“防疫措施加碼導致很多貨車司機不愿意承接跨省運輸任務,而別的省份想要自行到上海提貨,往往也承擔不起回程后隔離14天的防疫要求。”
物流之困也是橫亙在貨運行業的一道坎!芭e例來說,高速公路是通暢的,但是一旦下了高速情況就不同了。同樣是貨到無錫,到無錫市區和到無錫下屬的宜興,防疫政策和要求就不太一樣,運輸成本、政策成本疊加,讓本來就薄利的貨運企業感覺負擔大增,積極性被削弱”,梁博說。
當前,在疫情的大考下,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復蘇中的供應鏈帶去重壓,從而導致履約困難、影響用戶體驗。為此,從中央到上海地方,直至口岸及相關企業都在想方設法,不論是政府的解困之策,還是企業的紓困之舉,都在很大程度上釋放出保障全球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信號。
多方合力破解“供應鏈之困”
外資企業普遍反映的物流問題近日收到回音。4月22日,上海市副市長張為表示,要遵循“循序漸進、鏈式推動”的基本原則推進復工復產,并通過產業鏈復工復產打通重要生產物資的運轉通道!巴茝V使用國家統一制式通行證,并在兄弟省市支持下,推動建設長三角一系列重要物資中轉站,通過換司機、甩掛等方式實現無接觸式的貨物運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物資緊張問題!
在國家聯防聯控機制的大力推動下,經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全力協同,長三角重要物資應急保供中轉站(浙江-上海)也于近日正式投運。首批中轉站共6個,蘇浙滬各2個,目前已建成4個。長三角重要物資應急保供中轉站全程落實閉環管理與“無接觸”交貨,通過貨物中轉接駁的方式消除疫情傳播風險、保障物資運輸暢通。
4月26日,中國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舒馳披露,相比4月初,當前全國干線公路大動脈基本打通,運力運量指標持續向好,上海等重點地區物流保通保暢逐步好轉,過度防控問題整改取得初步成效,重點物資運輸保障持續加強,全國物流不通暢的問題逐步改善。26日晚,上海商務委也發布了《關于市商務委外貿領域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受理范圍的通知》,提出上海市已啟動外貿企業《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申辦工作,受理的企業類型中就包括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完整的重要物資進出口企業。
4月28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稱,針對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具體操作性問題,商務部正會同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相關成員單位和上海市有關方面,加大協調推動力度,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在上海的空港和海港,“提速”也在進行。為了降低疫情對陸上運輸及客戶換單、提箱等方面的影響,上港集團聯合各大船公司、各省市港口提升集裝箱“陸改水”、無紙化換單操作等服務能效,促進集裝箱運輸業務正常運轉,助力客戶有效保障物流運輸效率。目前,“上海港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太倉港分中心”空箱調運模式已率先啟用,上海港將太倉港視為本港空箱服務延伸區,提供兩港空箱一體化服務,全力紓解企業用箱壓力。
而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很多貨代公司反映,近幾日上?崭鄣奶嶝浶拭黠@加速。上海機場集團通過為報關員、理貨員、叉車操作員等制訂“作業白名單”,為貨主企業制訂“提貨白名單”,為進港貨物開通“綠色通道”和開啟“無人陪同”查驗模式,為提貨車輛發放電子“航空貨運防疫通行證”等方式,盡力保障進出港貨物抵離浦東機場的正常集散,維護核心關鍵產業和外貿供應鏈的穩定。
與此同時,復工復產的企業一方也在積極探索通過“拼團”的方式打通上下游的供應渠道。比如位于上海嘉定安亭鎮的上海三立匯眾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就以自己上游供應商的工廠作為貨物轉運點,待集齊其他5家供應商貨物后再統一發往上海的模式,緩解物流難題。
多方合力幫助供應鏈抵御“脆弱的復蘇”,也為率先復工復產的在滬制造型外資企業送去了“定心丸”,堅定了他們扎根中國市場的信心。
采訪中,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就明確地表示,霍尼韋爾深耕中國市場近90年,疫情不會動搖公司在中國長期發展的信心。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由衷感受到了中國市場的強大韌性以及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愿景。“我們看好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花王(中國)的顧韌不諱言“此次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但他說,感謝政府部門正想方設法為企業排憂解難,花王會和其他企業一起積極應對,努力為取得疫情防控的勝利做出貢獻。
特斯拉的陶琳也表示:“我們對中國的發展還是充滿信心,相信疫情只是一個短暫的測驗或者說一次挑戰,我們從復工的過程當中也看到了各界應對挑戰的能力,相信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