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戰“疫”|封控區里,超55歲物業大叔第一次變“大白”
【編者按】今年春天疫情來襲,濟南各大小區的物業人員正在“疫”線“迎戰”。在隔離點和醫院之外,物業人員扛起了小區抗“疫 ”大旗,和社區人員一道用汗水堅守。觸達千家萬戶的最后一米,他們第一次穿上防護服,變身逆行的“大白”,守護每一家每一天的平安。4月22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再次推出“家門口的戰‘疫’”欄目,記錄齊魯物業人與業主們的抗“疫”故事。第一期,我們走進剛解除封控的郭店虞山新居C區、E區。
記者 趙夏曄
濟南郭店虞山新居C區和E區的5個單元4月9日開始封控。封控的9天中,服務小區的新匯物業超55歲的工作人員們,穿上防護服,第一次變身“大白”,背著50斤重的消毒水,在21層高樓來回,守護業主們最后一米。
凌晨接到封控電話
別人的夢里他們在和時間賽跑
“我們解封啦!”4月17日,濟南郭店虞山新居C區13號樓、14號樓和E區23號樓宣布解除疫情封控,封控了9天的近百戶業主又重新踏出樓宇門,呼吸戶外新鮮空氣。
隨著項目5個封控單元解封,新匯物業虞山新居C、E區管理處主任張明明稍稍舒了一口氣。4月18日,記者見到她的時候還能看到她的疲態:布滿血絲的雙眼和有些凌亂的頭發。不過,她的物業制服還保持整潔,鞋子也擦得很干凈。“我其實很講究的,但是也有9天沒有好好洗漱了。”張明明有些不好意思。
雖然可以松一口氣,但解封后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和第七天還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業主還要辦理出入證,整個C區、E區屬于防范區也要全員核酸檢測,這些都是她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好在,這些工作不再像10天前的凌晨那樣突然。
10天前,4月9日凌晨4點,她突然接到C區13號樓和14號樓有次密接的通知,通知要求對這兩棟樓的4個單元進行封控。凌晨的夜色里,新匯物業郭店分公司立即開會,把防疫工作部署到個人。當其他樓的業主們還在睡夢中時,物業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對C13、14號樓封控區進行封閉隔離作業。
張明明說,封控區執行封閉隔離、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管理。物業要第一時間封閉次密接者所在樓宇的大門和直通地下的所有進出門,停運該單元所有電梯,外圍拉起警戒線。接下來需要進行消殺,這時候保潔人員必須穿上二級防護服變身“大白”,從21樓頂樓開始逐層逐個位置進行消殺。
“封控的單元,從封樓開始,每2小時消殺一次,24小時不間斷,一天要消殺12次,消殺頻次是之前的3倍。”張明明介紹,消殺一次就要消耗6桶40升的消毒液,一個單元一天就是72桶,5個單元是360桶。
封閉、初次消殺完畢后,物業人員就要繼續穿著“大白”衣服,住戶摸排封閉單元。“挨家挨戶,每家幾口人,有沒有老人、孩子這樣的特殊人群,有幾個孩子,孩子多大,老人有幾位,有沒有患病的人或者孕產婦。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信息統計好后,物業人員將這些信息錄入上報街道,為接下來的管理、核酸檢測做好準備。
從凌晨忙到了當天夜里本以為可以喘口氣,但接到第一個通知的17個小時之后,9日晚9點,張明明又接到了E區23號樓有密接者的通知。封閉、消殺和上門摸底的工作緊接著再來一次,物業人員一直忙到10日凌晨2點,來不及合眼休息。
人手正緊13名物業人員也被封
其他樓棟保潔管家主動增援
“封控區是我們距離疫情最近的地方,進入封控區服務,可能會有風險。但是召集人手的時候,我們項目的黨員、預備黨員都主動上。”張明明說,9日和10日,小區的5個單元正式進入封控狀態,她開始考慮長達近2周的封控,物資是否充足、工作人員是否到位、怎樣保障業主的生活需求。
“物資其實我們之前有準備,首先想到的問題還是人手夠不夠。”張明明說,封控區的工作量比日常大得多,而且還是重活累活,做好封控區的防疫和生活保障需要更多人手。而在做消殺和運送物資的時候,她就發現3棟樓里已經封住了項目的13個保安和保潔人員。“他們也是業主,就近在物業上班。這下被封住了,人手就不夠了。”
而按照工作部署,封控期間一個單元每天需要配一個消殺人員、一個清運垃圾人員和一個保安,從該樓被封控的第一天就要到位,一直到解封。“白天保潔消殺清理垃圾,晚上不需要清理垃圾,就由保安進行消殺。”
得知項目人手緊缺,新匯物業郭店分公司總經理王書峰馬上在微信工作群召集項目人員。群里的黨員率先報名,一個志愿服務隊在群里拉了起來。封控樓外,很快集結了報名的項目外圍秩序人員、其他樓棟的保潔、管家,大家要求重新排班,在完成日常保潔保安工作的前提下,增援被封控的樓宇。
在離疫情最近的地方做物業,不少員工的家屬很擔心。“保潔和保安的收入本來也不高,工作的環境可能是有‘危險的’,他們的家里人也有勸他們直接辭職的。但是,真沒有一個走的。”張明明說,大家都主動要求進行防護服、口罩穿戴的培訓和消殺的培訓。
送菜、送醫、收垃圾上門服務
穿防護服干保潔還是第一次
封控小區的物業保障中,消殺是最關鍵的工作。這也是個重體力活。給小區的5個封閉單元樓進行消殺的都是年齡已超過55歲的秩序人員、保潔大叔。他們穿上二級防護服,戴上N95口罩,帶著12瓶84消毒劑,背著消毒桶出發。先坐臨時開通的電梯上到21層,再步行下樓逐層消殺。
消毒桶里的水沒了就從各層的消防栓接水配消毒液。往加滿水的消毒桶倒入2瓶84消毒液,兌成一桶50斤的消毒水。背著這個50斤重的消毒桶,這些年齡超過55歲的物業人員每天要從21樓走到1樓6次,才能完成當天的消殺工作。
消殺一趟需要1個多小時,一趟下來頭發浸濕、汗流浹背。“趕上前幾天升溫,氣溫35℃的時候,我們都只穿個背心就直接穿防護服,太熱了。”一位秩序人員告訴齊魯晚報記者,這是他第一次穿防護服做保潔。
除了消殺到位外,生活服務同樣要到位。封控后住宅樓業主的所有訴求物業人員都要擔起來。
“我們聯系了周圍可以提供柴米油鹽、生活用品、肉蛋蔬果等生活物資的供貨商,管家建封控單元微信群,把業主們和供貨商都拉進群里,需要生活物資就可以直接在群里訂購。”張明明說,送貨時,供貨商把大家買的東西拉到小區,物業人員在隔離帶把物品全方位消殺之后,再送到封控單元門口,短暫開放電梯,挨家挨戶分時段電話通知業主下樓取快遞。
密接或者次密接這一戶,則是穿成“大白”的物業人員把物品送到房門口,輕敲房門告訴業主東西送達后離開,業主再開門取東西。
張明明找出了E區23號樓的生活物資臺賬,記者看到,里面詳細記載了每一戶所需物資是什么、何時到達、何時領取、是否已消毒。“平均每天有十五六戶有物資生活需求,每天運送20次左右,保障封控區業主們的日常生活。”
生活垃圾的消殺也非常重要。“密接者家的生活垃圾,我們每天上門收集,逐一進行消殺后,先放入專業的垃圾桶,然后通知環衛集中來收取這類垃圾。”張明明介紹。其余業主生活垃圾在每次核酸檢測時統一拿出樓宇外,扔進垃圾桶,由物業人員再消殺一遍,保證安全。
提前演練備足“彈藥”
沒想到真被“抽考”
17日,5個封控單元解除封控,9天的封控區的物業管理服務中,前三天最累的時候連軸轉,輪流休息,張明明3天也就睡了3個小時。“睡覺也不踏實,就想一直盯著,怕員工緊張,也怕有疏漏。”封控第一天她的胃病就犯了,拿了3天藥量的胃藥,但拖了1周她都沒吃完。“忙得顧不上了吃,也記不住。”
18日上午,C13號樓前,業主正在有序地進行解封后的第一次核酸。王書峰說,3年以來,防疫成了物業的常態化工作,公司內部也早已制定好了應對緊急情況的預案。“我們也經常在小區進行防疫演習,比如抽一個樓棟,演習內部有密接甚至確診病例,如何處置、如何消殺等,做好萬無一失、臨危受命的準備。但沒想到突然就進行了‘抽查考試’。”王書峰說,好在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扛起了重擔,交了一份相對滿意的答卷。
王書峰說,日常的疫情防控中,業主在小區內見不到“大白”,更不需要物業人員變身“大白”,但是一旦小區出現封控單元,對物資儲備、人員的儲備都是考驗。“不僅需要人員一線沖鋒,還需要有足夠的‘彈藥’。酒精,84消毒劑,帳篷,二級、一級防護服,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我們提前都有準備,我們總部還及時調配物資給項目,這也讓我們員工很安心。”王書峰說。
他說,這次的“大考”不僅僅考了物業,對業主們同樣是個考驗。現在小區業主們的抗疫意識也提高了。不戴口罩的業主少了,抱怨進出要求嚴格的業主少了,做核酸自覺排隊,人與人之間1米以上距離,業主的意識提高了,就能減輕物業人員的工作,形成小區抗疫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