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糧食安全筑牢種業基石
位于海南三亞市崖州區的南繁公共試驗基地試驗示范點。 新華社發
【專家點評】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種業肩負著保障中國“米袋子”“菜籃子”安全的重任。推動民族種業振興,牢牢攥緊中國種子,才能走好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站在國家糧食生產“十八連豐”的新起點,廣大種業工作者要矢志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勇攀農業科技高峰。
堅持問題導向,自覺把責任扛在肩上。當前,我國在生物育種等育種先進技術研發應用方面還處于“跟跑”階段,“新品種數不勝數,好品種屈指可數”。廣大種業工作者要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切實解決生物育種創新和應用“兩張皮”問題,促進實驗室與田間地頭的需求精準對接。針對國內需求規模大、產業鏈長、對外依存度高的品種,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開展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種企良種選育和育種技術創新能力,努力實現在種業原創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等方面的重大突破,為切實解決民族種業問題提供強有力支撐。
厚植家國情懷,始終將“國之大者”放在心中。種源自主可控關乎國家核心利益,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所在。廣大種業工作者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持靠中國人自己養活中國,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努力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
矢志創新、敢為人先,在攀登農業科技高峰中接續探索。當前,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育種技術創新加快突破,孕育著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等生物技術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交叉融合,驅動現代育種技術快速變革迭代。高水平的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建立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深厚根基上,廣大種業工作者要敢于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培養創新思維、挖掘創新潛能、提高創新能力,甘坐“冷板凳”勇闖“無人區”,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創突破,為我國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持久豐沛的創新動力。
(作者:陳 弘,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基地教授、湖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