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干活”有妙招 世界首顆激光二氧化碳探測衛星成功發射
中新網上海4月16日電 題:太空“干活”有妙招 世界首顆激光二氧化碳探測衛星成功發射
作者 鄭瑩瑩 馬帥莎
世界首顆激光二氧化碳探測衛星——大氣環境監測衛星16日成功發射,它的“座駕”是長征四號丙遙二十八運載火箭,出發地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衛星、火箭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世界首顆具備激光二氧化碳探測能力的衛星,能夠大幅提升全球碳監測和大氣污染監測能力,其工作方式也有些與眾不同。
5個乘客 有的“臥式”干活
該衛星有5個“乘客”:高精度偏振掃描儀、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寬幅成像光譜儀這4個被動探測載荷,以及在國際上首次搭載了大氣探測激光雷達這一主動探測載荷。
整星發射重量約2600千克,其中,衛星頂部裝載的主載荷大氣探測激光雷達重達870千克。
如何讓“頭重腳輕”的衛星實現高精度探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509所結構研制團隊采用了“激光雷達臥式安裝于衛星平臺頂部”的設計方案,也就是說,大氣探測激光雷達是“躺著”干活的,這樣在保證降低衛星平臺高度的同時,為主載荷提供了最優的力學環境。
時刻接令 配備“智能手機”
應答機就像衛星的“智能手機”,讓衛星能時刻“接聽”地面的指令,并能把自己的位置和“健康”情況告訴地面。
選購“智能手機”,當然要高性能、高可靠。該衛星的測控系統USB(全稱:統一S頻段)應答機,可以配合地面站,完成衛星的遙控、遙測、通信等功能,僅用32毫秒,就可以完成遙控和測距信號的快速捕獲解調等。
另外,這個應答機還是個“通才”,在設計上注重通用性。從低軌到高軌,它能夠涵蓋地球軌道航天器的常見USB體制測控需求。
加急“送貨” 配有“快遞小哥”
衛星上的數據如何傳輸?數據傳輸綜合處理器如同敬業的“快遞員”,衛星上各類載荷數據如同四面八方涌來的“貨件”。
當大量載荷數據涌入處理器時,數據傳輸綜合處理器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有序編碼,在實現滿載時,調度中心將給出“出發”命令,將這些載荷傳輸至存儲空間內,以實現更快、更準、更靈活的數據傳輸。
高速實時鏈路則助力“加急送貨”,這是指:該衛星的數據傳輸綜合處理器打破傳統設計,在高速傳輸不同速率的載荷時,可以實現重點數據快速檢索。當衛星飛過中國地面站上空時,便能夠實時向地面站傳輸數據,也就是說,“快遞員”可以更快地將“載荷快遞”加急送達地面客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