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家談 | 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
“扎實推動共同富!毕盗袑<医庾x之十四
作者: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 熊易寒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鄉村振興作為國家戰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人們主要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角度來解讀鄉村振興的意義,即旨在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我們理解和詮釋鄉村振興打開了新視野。
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嶄新定義。中國現代化的成功既體現了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性,譬如市場化改革、重視教育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也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譬如漸進式改革、政策試點、注重中長期規劃、兼顧效率與公平,其中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維度是,在一個超大規模社會實現共同富裕。這無疑是一個世界級難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僅僅實現了總量和均值意義上的富裕。鄧小平同志曾指出:“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币徊糠值貐^、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人,進而逐步達到共同富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現了“國富”和“先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致力于實現“共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都在努力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和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前者基本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后者正在逐步緩解相對貧困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鄉村振興正在完成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即實現一個超大規模社會的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只有實現這一目標,才是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全面超越,才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而要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城鄉融合與要素流動
要真正解決鄉村問題,需要重建城鄉關系,在農村自主發展的條件下,加大政府的轉移支付力度和再分配職能,逐步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使農民在權利和福利層面與市民等值。只有打破地區間和城鄉間的市場分割,促使生產要素跨地區自由流動,縮小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才能更加健康,城鄉關系才能更加和諧,農民的生活質量才能不斷改善。
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都是以人為中心的。具體而言,這里的“人”既包括村民,也包括專業人才。一方面,要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要鼓勵專業人才投身農業農村發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鄉村振興要優先保障村民的利益,通過土地入股分紅、租金、工資等多元化收入使村民富起來,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要吸納鄉村振興所需要的專業人才,通過人力資本的集聚帶動農村的產業聚集與產業升級。
鄉村振興要以縣城為重要抓手
縣城以相對低的房價、相對好的基礎設施,吸引了大量的農民工置業,但縣城恰恰也是我國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因此,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中,中西部地區要以縣城為突破口,東部發達地區則要以鎮為突破口,讓縣城、鎮的公共服務體系更好地輻射農村;同時,應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入推進建設用地改革,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為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多方聯動
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頂層設計與地方創新相結合。從頂層設計看,首先要促進城鄉之間的要素流動,逐步實現人口、技術、資本、信息等要素的雙向無障礙流動,推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模式;其次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通過市場機制,引導生產要素流向鄉村和農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通過再分配機制,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合理調節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公共服務支出比重,逐步將戶籍與社會保障脫鉤,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尤其是加大農村地區的人力資本投資;通過公益機制,鼓勵企業和個人進行慈善捐贈,縮小各階層的收入差距。
從地方創新看,鄉村振興需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農民的積極性。規模和異質性決定了我國的鄉村振興不可能有一個統一模式,需要處理好“一”和“多”的關系,所謂“一”就是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頂層設計;所謂“多”就是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和村莊發展模式的多樣性。
總之,要充分發揮市場與政府“兩只手”的作用,綜合運用規劃引導、體制創新、市場配置資源、政策扶持等手段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