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
《求是》雜志編輯部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反復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則是戰略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耕地保護建設、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等提出明確要求,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就做好“三農”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指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我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歷史交匯點上,一年一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三農’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抓實”。總書記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重視“三農”工作的明確信號。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工作的顯著成就,深刻闡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強調要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講話科學回答了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和現實針對性。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這篇重要講話精神,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起來,同深刻領會總書記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高度概括的“五個必由之路”、深刻闡明的“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結合起來,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三農”工作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我們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
在《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刻揭示了“三農”問題和我們黨、國家、民族內在的本質聯系,極大深化了我們黨對“三農”問題的認識。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農業農村,我國自古以農立國,創造了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的農耕文明。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正確處理“三農”問題,把“三農”問題作為一條重要主線,領導億萬農民群眾實現了翻身解放、解決溫飽、擺脫貧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撐。
習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間,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對解決“三農”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實踐探索。在陜北梁家河,他與村民們一起戰天斗地,對農業農村農民有了深切的了解和感悟,成了“黃土地的兒子”;在河北正定,他探索發展“半城郊型”經濟的新路子,總結出裕民富民的“二十字經”;在福建,他組織推動山海協作、閩寧對口幫扶,強調扶貧先扶志,提出“滴水穿石”、“弱鳥先飛”,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扶貧搬遷“造福工程”;在浙江,他親自部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等重要工程,探索推進“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發展等一系列農業農村重大改革,推動浙江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走在全國前列;在上海這個農業比重不到1%的超大城市,他的足跡遍布郊區鄉村,強調只要有農業農村農民,就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轉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凸顯,城鄉發展不平衡成為最大的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成為最大的不充分,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戰略地位、發展規律、形勢任務、方法舉措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做好“三農”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必須著眼國家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措施要硬,執行力要強,確保穩產保供,確保農業農村穩定發展”。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小康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關鍵取決于脫貧攻堅戰能否打贏。沒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底線任務不能打任何折扣,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承諾不能打任何折扣”。“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農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收入。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
——“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總目標來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下決心調整工農關系、城鄉關系,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系、城鄉關系”。
——“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應該主要裝中國糧。這是從戰略上考慮的。要嚴守耕地紅線,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落地,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防止糧食生產出現大的滑坡”。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各級黨委要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各級領導干部都要重視‘三農’工作,多到農村去走一走、多到農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農民訴求和期盼,真心實意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我們黨“三農”工作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歷史性成就 歷史性變革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科學指引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出臺一系列中央一號文件,出臺《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等重要文件。全黨全社會持續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聚焦發力,億萬農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農業農村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貧困地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脫貧地區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臺階。全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歷史性的“十八連豐”。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肉蛋奶、果菜茶品種豐富、供應充裕。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全面加強,農業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業科技取得重大發展,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農民收入大幅增長,2021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931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速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降至2.5。農民消費水平明顯提升。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
——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率達100%,而且全部通電、通光纖和4G網絡,農民生活更加便利。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巨大改善,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和水平不斷提高,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鄉村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的7個方面、59項重點任務進展順利,82項重大工程、重大行動、重大計劃有序推進。鄉村產業加快發展,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社會穩定安寧。
——農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構建。先后出臺《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等20多個文件,新一輪農村改革“四梁八柱”的政策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完成,“三權”分置體系初步確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農民群眾吃了“定心丸”。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不斷健全,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形成。
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對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充分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的科學性、真理性。
“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世界動蕩變革的特殊時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理論和實踐、國際和國內的結合上深刻闡明了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應當怎么看、怎么辦的重大問題。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盡管“三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現在到2035年,也就3個五年規劃期,要抓緊行動起來;明確要求,對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35年、本世紀中葉的目標任務,要科學分析、深化研究,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搞清楚,科學提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任務。
“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如果在吃飯問題上被“卡脖子”,就會一劍封喉。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辦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始終立足自身抓好農業生產,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既要穩住農業這一塊,還要穩住農村這一頭。經濟一有波動,首當其沖受影響的是農民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長期過程,農民在城里沒有徹底扎根之前,不要急著斷了他們在農村的后路,讓農民在城鄉間可進可退。這就是中國城鎮化道路的特色,也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回旋余地和特殊優勢。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應對世界大變局的戰略舉措,也是順應國內發展階段變化、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幾億農民同步邁向全面現代化,能夠釋放出巨量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城鄉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確保國內國際雙循環比例關系健康的關鍵因素。
說一千道一萬,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講話中向全黨強調:“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山西省汾西縣僧念鎮段村,一個原呂梁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小山村,在黨的帶領下,通過種植、養殖、林果、光伏產業等多元發展,于2019年12月整村脫貧。
“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2022年1月26日,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風雪嚴寒來到這里看望鄉親。看到老百姓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總書記很高興,勉勵干部群眾:“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銜接好,使農村生活奔向現代化,越走越有奔頭。”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脫貧攻堅的歷史性成就和重大意義,深刻指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我們的使命就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時強調“脫貧地區防止返貧的任務還很重”。重就重在,相當一部分脫貧戶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脫貧基礎還比較脆弱;一些邊緣戶本來就晃晃悠悠,稍遇到點風險變故馬上就可能致貧;脫貧地區產業的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支撐還不強,有的地方甚至幫扶干部一撤,產業就可能垮掉。
針對這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絕不能出現這邊宣布全面脫貧,那邊又出現規模性返貧”,并從兩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不同情況提出相應要求。對易返貧致貧人口,總書記強調要實施常態化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繼續精準施策”;對有勞動能力的,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開發式幫扶方針,幫助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不能靠發錢養人,防止陷入福利陷阱、政策養懶漢”;對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書記強調“要做好兜底保障,及時納入現有社保體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對脫貧地區產業,總書記強調要繼續幫扶,“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擋升級”;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總書記強調要強化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對扶貧資產,總書記強調“要摸清底數、加強監管,確保持續發揮作用”。
——“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方面具體要求:一是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二是堅持和完善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繼續堅持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等機制;三是平穩有序做好各級扶貧辦機構職能的調整優化,確保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四是壓實責任,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
一年多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防風險、抓銜接、促發展幾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績,2021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2550元,比2020年增加1810元、增長16.9%。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
我國是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庫存充裕,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也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了戰略主動。在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疫情災情疊加影響的背景下,我國糧食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市場運行平穩。這充分表明,我國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我們的飯碗!同時也要看到,從吃飽到吃好,消費結構還在不斷升級,糧食需求仍然呈剛性增長態勢,緊平衡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分析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深刻指出,“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結構性矛盾剛著手解決,總量不足問題又重新凸顯”,明確要求:“確保糧食安全的弦要始終繃得很緊很緊,寧可多生產、多儲備一些”,“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面積、產量不能掉下來,供給、市場不能出問題”。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先后對清理整治大棚房、違建別墅、亂占耕地建房和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等提出要求。總書記嚴厲批評一些屢禁不止的耕地亂象:“絕不能占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去搞造林綠化。各省區市現有用于糧食生產的耕地必須保住,不能再往下降了!”保耕地,不僅要保數量,還要提質量。總書記強調,“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要堅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總書記明確要求:“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再次重申:“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搞變通、做手腳,‘崽賣爺田心不疼’。”
——“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耕地數量有限,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當前,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絕不能落后。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總書記明確要求,拿出攻破“卡脖子”技術的干勁,“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的種源自主可控”;在嚴格監管、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快推進生物育種研發應用”。總書記還強調,加快打通科技進村入戶的通道,促進政府公益性服務和市場社會化服務協同發力;既要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也要加快補上烘干倉儲、冷鏈保鮮、農業機械等現代農業物質裝備短板,特別是要加大農業重要裝備自主研制力度,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防災減災體系等建設。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億萬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保障糧食安全,必須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是讓農民種糧有錢掙”,并從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一是要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堅持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范圍;二是要創新經營方式,培育好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三是要加強農民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培訓,促進管理現代化。
——“實行黨政同責”。確保糧食安全,需要壓實各方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能把糧食當成一般商品,光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光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面積、保產量,飯碗要一起端、責任要一起扛”;明確要求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總書記還對長期以來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的產糧大省、大市、大縣提出表揚,要求“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獎補力度,決不能讓重農抓糧吃虧!”
——“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城鄉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今后農產品保供,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圍繞這一目標,總書記明確要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促進生豬產業穩定發展;抓緊研究部署大豆、棉花、玉米、小麥等大宗農產品生產;打好農產品貿易這張牌,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支持企業走出去,增強供應鏈韌性。總書記要求,保糧食安全要一個品種一個品種深入研究、制定方案、落實下去。制止餐飲浪費意義重大,總書記強調“必須長期抓下去,推動全社會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做好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全面回答了為什么要振興鄉村、什么是鄉村振興、怎樣振興鄉村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從深度看,脫貧攻堅主要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眼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全方位改善提高鄉村發展條件和發展能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從廣度看,脫貧攻堅集中解決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問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東中西部全域推進,立足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著力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現代化成果。從難度看,脫貧攻堅主要是咬定既定目標,打攻堅戰、殲滅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圍繞總要求,著力縮小城鄉差距,力爭用3個五年規劃期讓農業農村在現代化進程中逐步趕上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并從七個方面作出重點部署。
一是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針對鄉村產業發展的特點、難點和痛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要求: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有條件的要通過全產業鏈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創造更多就業增收機會;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域;實現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盡可能讓農民參與到農業產業升級過程中來;形成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把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總結經驗、加快推廣受到農民歡迎的特色農產品保險等。
二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并從四個方面提出要求:一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把農民群眾精氣神提振起來;二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孕育農村社會好風尚;三要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革除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反對迷信活動,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四要注重農村青少年教育問題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工作舉措,加大資源投入,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三是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制定更具體、更有操作性的舉措,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抓好化肥農藥減量、白色污染治理、畜禽糞便和秸稈資源化利用,加強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復。”農業是個生態產業,農村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鞏固退牧還草、退耕還林成果,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同時,總書記還對長江、黃河流域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以及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等提出具體要求。
四是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用好改革這一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更好為“三農”服務。總書記強調,凡是涉及農民基本權益、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必須看準了再改,保持歷史耐心,同時要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五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榮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什么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并從三個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強調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求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二是強調遵循城鄉發展建設規律,做到先規劃后建設,要求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分類,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真正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三是強調鄉村建設要抓緊干起來,穩扎穩打、久久為功,加強分類指導,“不要一刀切、搞運動,不要干超越發展階段的事”。
六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做好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還是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并提出具體要求:要從規劃編制、要素配置等方面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落實好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的政策,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縣鄉村統籌,加快形成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的建管格局;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七是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提出四項要求:一是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圍繞讓農民得到更好的組織引領、社會服務、民主參與,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二是鞏固農村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形成持續打擊的高壓態勢;三是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嚴厲打擊把持基層政權、操縱破壞基層換屆選舉、侵吞集體資產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制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四是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
提高黨領導“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020年4月21日,一張照片在全網刷屏。照片中,習近平總書記面帶微笑向茶農們走來,在他身后,是省委書記、市委書記、縣委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上下同欲者勝”。從黨中央最高指揮部到基層最后一公里,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各級黨員干部,層層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兌現了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也是最大的政治優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堅持不懈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2019年印發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對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作出了系統規定,是新時代黨管農村工作的總依據,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農村工作的高度重視。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并提出具體要求:
一是落實好“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要扛起政治責任,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并提出針對性要求: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縣以上各級黨委,要發揮好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健全議事協調、督查考核等機制。對于地方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缺兵少將、運轉起來疙疙瘩瘩的現象,總書記要求抓緊充實力量、完善運轉機制、切實予以加強。
二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振興各項政策,最終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結合這些年來的考察經歷,深刻闡明規律:發展得好的村子,都有一個好支部、好書記。總書記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鄉鎮、村集中換屆要早做謀劃、采取措施,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二是要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下沉,為基層干事創業創造更好條件;三是針對基層反映突出的“表海”、“會海”泛濫,“打卡”、“考核”一大堆,“上面千把錘、下面一顆釘”等問題,還要繼續下猛藥,常抓不懈。
三是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把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廣闊舞臺,對在艱苦地區、關鍵崗位工作表現突出的干部要優先重用;二是各級干部要加強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本領;三是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四是要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
“全面小康、擺脫貧困是我們黨給人民的交代,也是對世界的貢獻。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一定能夠不斷開創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