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一個月 美國這個“戰爭販子”仍在火上澆油
3月24日,俄烏軍事沖突持續了整整一個月。從美國政治學家米爾斯海默,到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認為,俄烏局勢緊張的根源在于北約多年來的東擴行為;西方尤其是美國,對這場災難負有主要責任。
面對日益高漲的批評聲,美國這個始作俑者充耳不聞,反而還在火上澆油,巴不得俄烏雙方繼續打下去。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啟程訪問歐洲。美方聲稱,拜登此訪將敲定一系列對俄新舉措,包括最新的制裁措施。目前,俄烏雙方已交火一個月,美方若拉著西方盟友繼續升級制裁,相當于給這場沖突大火再添一塊木頭,唯恐天下不亂的居心昭然若揭。
事實上,俄烏沖突這場大火本就是美國一手“拱出來”的。出于冷戰思維,美國鼓動北約五次東擴,吸納大量東歐國家,不斷蠶食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肆意踩踏俄羅斯的主權安全紅線。對此,俄羅斯明確表達了對自身安全的高度擔憂以及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強烈反對。然而,在俄烏沖突爆發前的美俄談判中,美國依然態度強硬,聲稱北約不可能停止東擴。可見,美國生怕俄烏打不起來,趕緊點上導火索。
這正如美國前國會議員加巴德所說——美國總統拜登其實只要保證不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就可以阻止俄烏爆發戰爭。美國?怂剐侣勔幻鞑ソ找苍诠澞恐斜硎荆骸懊绹粦撓蚨砹_斯進行挑釁……我們要認識到這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戰爭。”
這些批評反思對美國這個“戰爭販子”而言沒有觸動,它巴不得俄烏沖突越激烈越好,好坐收漁利。正因此,美國前腳把烏克蘭拱進戰火,緊接著就對俄羅斯揮舞起制裁加軍援的大棒。
從金融系統、能源行業,到政要富商,再到寵物,甚至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都成為美西方一輪接一輪“歇斯底里”制裁的對象。與此同時,美國源源不斷地為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2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聲稱,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總價達3.5億美元的武器。3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備忘錄,允許美國防部向烏克蘭提供價值達8億美元的武器。3月21日,美國國防部揚言向烏克蘭提供遠程防空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近日在談及拜登歐洲之行時說,俄烏沖突“不會輕易或迅速結束”。這正是美國想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是推動俄烏持續交火,以實現打壓俄羅斯、牽制歐洲、喂飽軍工集團、鞏固霸權的多重圖謀。
俄烏沖突一個月,面對陷入戰火的烏克蘭人民與飽受制裁的俄羅斯人民,美國難辭其咎。美方官員曾經表示要防止事態升級。那就應說到做到,拿出實際行動,為俄烏和談“談出結果、談出和平”創造條件,而不是反其道行之。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一味拱火澆油的人,終將會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