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胸懷天下的情懷表達
【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系列談之六:堅持胸懷天下】
作者:李夢云(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之一,闡明了中國共產黨處理外交事務和國際問題的目標追求、原則態度和使命擔當,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博大胸襟和高貴品格,是馬克思主義人類情懷和中國傳統“天下觀”有機融合的生動呈現。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想追求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是中國先賢構建的美好社會愿景,也是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的理想追求和價值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曾使用這一典故來闡釋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初心追求和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著堅定理想信念、高遠目標追求的百年大黨。“黨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堅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努力追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遠大理想。
篤信踐行馬克思主義人類情懷。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遠大目標,致力于建設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主義致力于維護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人類幸福和未來提供建設藍圖和思想指引,本質上具有宏闊的國際視野和濃厚的人類情懷。馬克思早年便立下了為全人類解放事業奮斗一生的宏偉志向:“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終極目標,信奉踐行馬克思主義人類情懷,始終胸懷天下、立己達人,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不斷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毛澤東同志把解放、獨立、民主、和平友好、人類進步等作為天下大事不斷推進;鄧小平同志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中國始終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繼承發展中國傳統“天下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孕育了中國人獨特的“天下觀”。中國人眼中的“天下”以萬民蒼生為旨歸,包含了繁衍生息的整個人類社會,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博大宏闊的格局和寬厚包容的品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崇高品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擔當,孕育了中國人濃厚的天下情懷,“胸懷天下”成為中華民族深層的文化基因。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展了中華傳統“天下觀”,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既心系人民,又胸懷天下,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提供強大支撐。
堅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的日益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世界歷史大勢,順應時代潮流,從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宗旨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的問題錯綜復雜,解決問題的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也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當今人類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肺炎疫情交織影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危機、生態環境等全球性問題不斷加劇,世界人民對和平發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國際環境更加期待。中國從世界的前途命運和整個人類社會的未來出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協和萬邦關系,增進人類友好,為破解人類難題、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提出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講信修睦,和而不同”的交往原則
“講信修睦,和而不同”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價值理念,彰顯了中華民族講求誠信、愛好和平、求同存異的國際形象,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真誠、和平、正義的中國形象,傳遞出中國人民求和平、同發展、共命運的美好愿景。
以心相交、和平發展,推進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中國人以和為貴,追求和平、和睦、和諧。“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融入中國人民血脈之中的政治傳統。回顧歷史,中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但是古老強大的中國并沒有走對外擴張、殖民稱霸的道路,而是一直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同世界各國文明交流。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一直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既享受世界和平的紅利,又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始終高舉和平旗幟,堅持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交往之路;堅持以對話增進互信,以對話解決紛爭,以對話促進安全的和平解決方式,不斷彰顯中國和平、正義、文明的國家形象。
求同存異、廣交朋友,促進多彩文明合璧共生。求同存異,一直是中國國際交往的政策理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以開放的態度擁抱世界,以相互尊重、互惠互贏的原則與各國進行對話交流。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承辦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事活動,不斷開辟中國主場外交新局面,進一步夯實中國在全球的伙伴關系。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歷史呼喚的是一個同放異彩、相得益彰的世界。在國際交往中,中國始終堅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義利相兼、以義為先,開展正確義利觀指導下的大國外交。自古以來,“義利并重,以義為先”就深深內嵌于中國人的處世哲學之中。新中國成立之后,即使在自身經濟發展狀況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依然堅持義字當頭,向廣大亞非拉國家提供幫助,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贊譽。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國共產黨人一直秉持維護正義、促進公平的基本準則,堅持以對話促協商;堅決反對恃強凌弱,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斷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使命擔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中華民族兼濟天下的情懷展現,也是中國人民同舟共濟、攜手共贏的責任擔當。
讓中國的發展惠及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中國共產黨在謀求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也為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契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始終秉持并踐行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主動參與并積極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打造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發展格局,幫助更多國家實現國富民強的發展目標,主持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以及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讓中國的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的機遇,彰顯了大國擔當。
推進各國發展機會更加公平。中國經濟的騰飛是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浪潮的結果。面對全球經濟低迷,地區動蕩加劇,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將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積極促進經濟一體化,不斷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維護自由、開放、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不搞排他性的貿易標準、規制和體系,探討完善全球投資規則,引導全球發展資本合理流動,更好配置資源,推動世界各經濟體在平等、公正的環境下進行貿易往來。
為全球治理改革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面對全球治理亂局,中國堅持合作共贏理念,不斷尋求世界各國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擴大合作領域,引導各方達成共識,共同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積極參與制定海洋、極地、網絡、太空、核安全、反腐敗、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的治理規則,為推動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提供中國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銳意深化改革,推動國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在反貧困、民主法治、抗擊疫情和基礎設施完善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應對和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更多選擇和參考借鑒。
胸懷天下是中華民族血脈相承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的政治追求。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始終關切世界人民,堅持開放合作、互惠共贏,不斷努力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巨大貢獻。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博大的胸襟和寬廣的視野應對各種問題挑戰,而始終堅持胸懷天下的中國共產黨,必將帶領中國與世界攜手,創造全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2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