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映古今中外 開卷展讀未來
《中國國家博物館兒童歷史百科繪本》深受孩子們歡迎。新華社發
讀者在貴州省遵義市鐘書閣書店閱讀。新華社發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剛剛落下帷幕,首鋼滑雪大跳臺上的冰雪已經融化,位于北京石景山的首鋼園卻熱度不減。這些天,園區中游客最多的地方是一處新開的“全民暢讀藝術書店”。書店由一座巨大的高爐改造而成,工業風加文藝范,讓這里成了新的“打卡地”,游客相機捕捉到的是滿滿的時代感和新的生活理念。
“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檔案等事業。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在剛剛閉幕的2022年全國兩會上,“全民閱讀”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已連續九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閱讀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融入生活。
我國圖書出版量位居世界首位,數字出版、印刷業整體規模均居世界第二。“十三五”時期更是我國出版業的豐收期,截至2020年12月底,已推出2612個項目成果,如今,我國正從出版大國邁向出版強國。
徜徉書海 精品力作助推全民閱讀
“長篇小說《人世間》2017年11月出版到獲茅盾文學獎之前,已發行4萬套;獲茅盾文學獎之后,截至2021年年底,又發行了16萬套。2022年開年的兩個月時間里,發行22萬套。電視劇開播以來,當當、京東兩個電商平臺的實際銷售為5萬多套。”3月2日,中國青年出版總社編輯李釗平轉發了這樣一組數據,細數了小說《人世間》的“暢銷之路”。據了解,電視劇《人世間》熱播后,原著小說已加印了許多次。
電視劇《人世間》出品人、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程武說,自己是讀了原著小說后,被作品樸素的現實主義氣質打動,當即決定傾注力量對這部作品進行影視改編。近幾年,《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等多部小說改編影視劇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事實上,出版業一直扮演著文化產業源頭活水的角色,為各個領域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意和生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圖書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精品圖書佳作頻出。一批重大出版工程夯實著文化自信,一批反映哲學社會科學各領域新成果、服務學術研究的重點出版物,體現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簡史》……2021年,中宣部出版局聯合有關單位和部門共同開展了“書映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好書薦讀”活動,全年共推薦數十本主題出版物,既有權威讀本、史學著作、理論力作,也有大眾化分眾化讀物;既有長篇小說、報告文學,也有畫冊、連環畫等,滿足了不同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大辭海》出版暨《辭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時指出,希望大家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改革創新,打造傳世精品,通過不斷實施高質量的重大文化工程,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20年8月,百年《辭海》更新至第七版,成為“歷史和時代的檔案館、大事記和里程碑”,被譽為展示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標志性出版物。
如今,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已經走過40個年頭。目前,這套叢書已出版至第19輯850種,第20輯正在規劃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說,“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出版無論是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還是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
十年間,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少兒圖書市場,少兒圖書已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2016年,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摘得世界兒童文學領域最高榮譽。2018年,中國以主賓國身份亮相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從曾經的小展位到如今的大展館,呈現的不僅是中國出版業的實力,還是中國當代文化的創造力。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說,目前,已有16個省市出臺了全民閱讀地方法規,很多省市開展了讀書節、書展等活動,隨著“雙減”政策的推進,閱讀教育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
賡續文脈 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全國漢文古籍普查完成270余萬部,漢文古籍普查基本完成,全國古籍資源分布和保存狀況基本摸清收官……“十三五”期間,古籍保護領域交出了亮眼成績單。目前,經國務院批準公布的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已有13026部珍貴古籍和203家單位入選。
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擔負著承續古今、繼往開來的重大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這為古籍保護整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陳書》的價值不可替代!”2021年8月,中華書局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再度上新。據了解,中華書局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已陸續推出了《史記》《新五代史》《舊五代史》《遼史》《陳書》等多種,已成為代表當代學術水準的典范之作。
據了解,《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期間,有大量重要的古籍整理出版成果陸續問世:《古本戲曲叢刊》(六、七、八、十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共同組織專家團隊編纂完成,《古本戲曲叢刊》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戲曲作品總集;歷時30年點校整理而成的《文獻通考》記載了從上古至南宋寧宗嘉定末年的歷代典章制度;《李太白全集校注》是李白研究大家郁賢皓先生的治學心血結晶,被譽為“20世紀70年代以來李白研究的最高成就”……
近年來,海外中國珍本古籍的復制回歸已成為古籍整理出版的一股潮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推出的《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元版漢籍選刊》收入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元版漢籍66種,共計170冊;2020年12月,中華書局發布信息,介紹備受國內外學界關注的《海外中文古籍總目》進展,該項目共出版海外古籍目錄12種,涉及藏書機構18家。
隨著近年來考古新成果的不斷涌現,塵封已久的甲骨、金文、石刻、簡帛等得以重見世人。出土文獻的整理出版也亮點頻出。如2014年面世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為研究秦漢之際的政治制度、社會生活和文化思想等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集成》學術顧問、已故歷史學家李學勤曾說,該書的出版是馬王堆研究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國學術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面向未來 “走出去”與數字化成就顯著
105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展示圖書30萬種……2021年9月舉辦的第二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是全球疫情下首個線上線下結合舉辦的大型國際書展,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就達成版權輸出意向和協議4835項。
黨的十九大以來,一大批體現中國氣派的優秀圖書陸續走向海外,并呈現出了輸出國家多、外譯語種多等特點。2021年12月21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馬來文版首發式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截至2021年12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已翻譯出版36個語種。《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已經成為海外理解中國的“鑰匙”。
不久前,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宣布,《三體》三部曲英文版版權續約,續約金高達125萬美元,這一數字創造了中國文學作品海外版權輸出的新紀錄。至今,《三體》三部曲已輸出30多個語種,外文版累計銷量超過330萬冊。
近年來,我國先后實施了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外圖書互譯計劃等項目工程,構建了內容生產、翻譯出版、發行推廣等全流程、全領域的“走出去”扶持體系。
面向未來,才能贏得先機。疫情之下,我國數字出版產業逆勢上揚。
《2020-2021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全年產業收入超過萬億元,達到11781.67億元,比上年增加19.23%。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出版業加大轉型融合步伐,數字教育、有聲讀物等領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如今,打開手機應用程序聽一段有聲書,付費購買一項網絡課程,已經成為人們的閱讀新潮流。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國民的聽書習慣進一步養成,有31.6%的成年國民形成了聽書習慣。
開卷展讀未來,中國圖書出版業正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大踏步向前。
2020年,我國國民的聽書習慣進一步養成,有31.6%的成年國民形成了聽書習慣,較上一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
202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收入超過萬億元,達到11781.67億元,比上一年增加19.23%。
2020年,電子出版物出版營收增速位居新聞出版8個產業類別之首。
(本報記者 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