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來了,全國政協委員為家長“不焦慮”支招
“雙減”來了,全國政協委員為家長“不焦慮”支招
今年全國兩會,“雙減”成了熱詞。
在“雙減”政策出臺的半年多時間里,學生們的書面作業少了,與父母的親子距離近了,興趣課堂火了……然而,面對考試的指揮棒,仍有一些家長放不下焦慮的心。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胡衛與家長、記者、教育從業者等一起討論起“帶娃那些事”。
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的談話節目《兩會青年說》錄制現場,來自北京的一年級小學生家長劉娜直言,“雙減”之下,孩子高興了,她還是感到“有點焦慮”。“看似家長是輕松了,其實我們覺著身上的擔子變重了,以前還知道孩子大概的成績和排名,現在突然孩子的學習沒有KPI了,課下我是否需要給孩子再使使勁,我也不太清楚,當這一系列狀態都不明朗的時候,作為家長,咱能不焦慮嗎?”劉娜說。
此外,有報道稱,一些校外培訓行業或改頭換面,或悄悄轉入“地下”,這同樣讓劉娜感受到“隱形的壓力”。
從事科研教育工作的王冠認為,家長擔心的其實是評價標準的問題。“傳統的文化告訴我們‘一考定終身’,但‘雙減’之后,可以采用更成體系的標準來評價孩子。學校運用科技等手段針對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分層、彈性、個性化地教育學生。通過賦能老師,減輕孩子們的時間負擔和學習壓力,同時保證學習效果。”
在視頻連線中,針對家長的困惑,胡衛稱,“從家庭教育角度來說,現在有一個鄰里效應。很多家長一看到鄰居孩子補多少門課,上不同的培訓機構,于是決定也跟著上培訓機構,所以很多家長充當的只是一個出租角色,把他們的孩子從一地送到另一地,而不關心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內心需要什么。”
在胡衛看來,優質的家庭教育更多提倡家長對于孩子的陪伴,在親子陪伴過程中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他的需要、潛能和長處,做到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孩子陽光自信的心態。
從學校教育角度來說,胡衛提出,學校要扭轉原來不科學的評價制度,對學生綜合評價,不能光看分數,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進行綜合評價。“學校要用多元智能的方法來評價學生的發展,包括三方面評價體系:綜合評價,了解學生的長處和短處,做到揚長避短;過程評價,要把過程評價當作教育評價中很重要的手段;真知評價,每個學生的長處不一樣,所以在這方面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胡衛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