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聚焦兩會 砥礪奮進 行穩致遠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就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乎全局發展的關鍵數字:5.5%左右,今年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期增長目標。而“穩”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關鍵詞。那么,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設定的?在新的關鍵節點召開的全國兩會,還聚焦哪些重點工作?我們怎么才能實現這個“穩”字?我們來聽聽代表、委員怎么說。
報告首先回顧了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工作,分析了當前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并對2022年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報告指出,一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
全國人大代表冷友斌說:“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的大環境下,我們的經濟增速位于世界前列,這讓我們對經濟發展充滿了信心。尤其是報告中強調,2022年要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進一步強調穩住農業基本盤,穩定保障農產品供應,向社會傳遞了國家增強發展的韌性、穩定社會大局的決心和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丁列明說:“在如此復雜充滿挑戰的背景形勢下,黨中央作為主心骨帶領全國人民砥礪奮進,在各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特別是如期實現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可以載入歷史史冊的成績,讓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2021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沉著應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我國GDP總量超過1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1%,人均GDP連續第三年超過1萬美元。
全國政協委員王一鳴說:“我們現在經濟總規模差不多比日、德、英、法四國總和還要多,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更加鞏固。而且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都進一步提高,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也會進一步增大。”
202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達到了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9%,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包括經濟增長等指標在內,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22項量化指標任務全部完成。
全國政協委員卞志良說:“2021年,我們全面實現經濟增速、就業、居民收入、居民消費價格等主要預期目標,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這樣的成績是非常難得的。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動力足、潛力大,繼續保持了長期向好、穩中有進的積極態勢。”
這樣一份經濟增長的“成績單”,含金量到底有多足?體現了中國經濟怎樣的韌性?我們把時間拉長一些,用數據來說話。
2017—2021年,去掉疫情沖擊帶來的特殊基數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速放慢了腳步。但速度早已不是我們追求的第一目標,這條曲線背后,人們能觀察到更多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這五年,中國經濟總量從83萬億上升到114萬億,穩居世界第二。
這五年,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中,吸納就業能力很強的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位居榜首。
這五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在70%以上,2021年達到79.1%,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這五年,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快;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網絡購物、遠程醫療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增速排名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居于首位,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這五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從17606億元上升到27864億元,增加了一萬億元以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的排名從2017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王一鳴說:“隨著經濟體量擴大,超過100萬億,底盤很大,所以說增速放緩也是符合規律的。但是要看到,在增速放緩的同時,中國經濟的結構和發展質量也在明顯改善。第一個是中國的科技創新地位、能力都在明顯上升;第二個標志性領域是數字經濟異軍突起;第三個是綠色轉型。”
肯定成績的同時,報告也分析了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中國經濟發展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時,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字同樣成為關鍵詞。
穩字當頭,首先要穩增長。報告提出,2022年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為5.5%左右。
王一鳴說:“中央提出的預期目標跟今年的就業預期目標是基本吻合的。今年光大學畢業生就是1076萬,要解決這么大規模的就業問題,經濟增速也需要穩定在相應水平上,這個目標也是符合現階段中國潛在增長水平的。”
經濟增速以外,報告還提出了今年發展的一系列主要預期目標,包括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等等。那么,如何保證這些目標能順利實現呢?報告針對2022年的主要工作進行了部署。
全國人大代表徐諾金說:“今年報告很大的突破,就是改革和創新相結合,過渡性的應急措施安排跟制度性的優化完善相配合。對中小銀行來說,就是提出了產權的根本問題,提出了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的根本性問題,提出了宏觀調控和監管措施的優化問題。關鍵問題抓得準,措施出臺準。”
在重點工作任務中,從宏觀政策到深化改革,有多項舉措都圍繞穩市場主體、保就業。
目前,我國市場主體已經突破1.5億戶,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小微企業,疫情以來受沖擊較大。今年,我國將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減稅與退稅并舉。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同時還要通過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曾光安說:“今年減稅退稅政策中,總額達到了2.5萬億,其中1萬億是繼續堅持減稅政策,1.5萬億的退稅也為中小微企業增加了大量的現金流,從而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的銀行貸款和現金改善,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經營質量和運營效率的提升。”
開門“穩”,但同樣也要強調“進”。保住上億市場主體的同時,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同樣是今年工作的重點。報告提出加強基礎研究,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并加大了對企業創新的激勵力度,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全國人大代表王威東說:“過去十幾年時間,花了幾十億來研發創新藥,而且去年3月份之前,我們沒有任何銷售收入,就這么硬扛過來了。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現在有很多病人期待著創新藥來救命。現在國家的政策這么好,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我們一定會堅定走下去,我們充滿信心。”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而我國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2萬美元,是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2021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4%,是穩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今年,如何讓這個引擎的動力更加強勁?報告提出,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并從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作了具體部署。
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送出一份分量十足的民生“大禮包”。今年,從教育公平到社會保障,從養老服務到嬰幼兒的養育負擔,從住房需求到精神、文化、生活等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都在這份“大禮包”里得到了回應。
全國人大代表秦和說:“民生舉措中有很多都讓我印象深刻,比如就業,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優惠政策,對就業中的重點群體,比如高校畢業生提出不斷線服務,比如對“一老一小”群體的保障等等。這些政策既強調紓困兜底,又強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是實實在在的,大大提升了民眾的幸福感。”
此外,報告還針對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平穩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工作進行了部署。在各項工作任務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線始終貫穿其中。
全國人大代表陳愛蓮說:“我們擁有核心技術,并沒有“卡脖子”,但是在高科技產業人才緊缺方面受到了影響。訂單很多,但生產出來要等到兩年以后。現在國家在推動高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出臺了很多措施,確實抓到了痛點。作為企業本身也要去花很多精力,外面引進和內部培養,培養出高技能人才,才能使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今年的全國兩會,是我們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的第一次兩會,任務重大。綜合研判國內外形勢,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須爬坡過坎。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越要真抓實干。在“十四五”關鍵之年,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