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第五次到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重點談到三件大事
3月5日,驚蟄節氣,暖意漸濃。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連續第五年與來自內蒙古的全國人大代表親切交流。在內蒙古代表團,從重要認識、重大決策到重大責任,總書記重點談到三件大事。這些大事,既是國計,也是民生。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
“經典話題” 常聊常新
2018年1月,習近平在內蒙古自治區全票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當年3月5日,他向代表們袒露心聲:“我選擇在內蒙古自治區參加選舉,表達了黨中央對民族邊疆地區的重視,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今年的同一天,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這個熟悉的會場,7位代表面對總書記發言。
五年來,習近平在內蒙古代表團先后傾聽了31位代表的發言,并展開交流。有些話題是常聊常新的“經典話題”。
今年首位發言的代表是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廳長張磊,他圍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向總書記介紹了近年來內蒙古在發展理念、路徑、方式、目標等方面的做法和變化。去年,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就著重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張磊代表。(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來自烏蘭察布市的郭艷玲代表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草原人,同時也是一名草業科技工作者,至今從事草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已經35年。圍繞著加強草原生態建設,郭艷玲代表第二個發言,建議建設公益性草種質資源繁育基地。
生態文明建設,是總書記到內蒙古代表團最關心的話題之一。連續五年都有代表圍繞這一主題與總書記交流。
△郭艷玲代表。(總臺央視記者賈林拍攝)
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黨總支書記趙會杰,2018年第一次發言的主題是“走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次年7月,總書記赴內蒙古赤峰市考察時,專門邀請趙會杰來到馬鞍山村,與多位干部群眾代表一起座談交流。今年再次發言,趙會杰談的依然是鄉村振興。
△趙會杰代表。(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特色話題” 精準開方
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是內蒙古戰略定位之一。過去四年,代表們曾多次向總書記介紹能源轉型發展。總書記強調要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在今年的發言中,來自煤化工企業的賈潤安代表提出,要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賈潤安代表。(總臺央視記者姚瑤提供)
來自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的王曉紅代表建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從前年的梅花代表、去年的娜仁圖雅代表,再到今年的王曉紅代表,三位教師都關注民族團結與教育這一議題。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多次談到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王曉紅代表。(總臺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來自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的馮艷麗代表,根據內蒙古實際科研情況,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在內蒙古開展一些重大科技工程和重大科技專項,二是促進人才向邊疆民族地區合理流動。
△馮艷麗代表。(總臺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同樣作為科研工作者,來自知名乳制品企業的史玉東代表圍繞“振興民族奶業”作了發言。奶業是內蒙古最具競爭力的支柱產業之一。去年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強調,要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品牌化。
△史玉東代表。(總臺央視記者趙化拍攝)
重要認識:首次提出五個“必由之路”
3月5日,在認真聽取內蒙古代表團7位代表發言后,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重點談到三件大事,首先談的是重要認識。
總書記指出,回顧新時代黨和人民奮進歷程,我們更加堅定了以下重要認識。
談到“必由之路”,人們最熟悉的可能是這一句:“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表達“必由之路”——“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開放是人類社會繁榮進步的必由之路”……
△2022年3月5日,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現場。(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中國共產黨人總是善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必由之路”,表達的就是對重要規律性認識的科學論斷和高度自信。
△大會堂外,春意襲人。(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10個明確”,這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首次提出五個“必由之路”,這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重大決策:“要做深做細做實”
去年8月,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系統闡釋了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時隔半年,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又濃墨重彩談民族團結,足見民族工作的重要性。這是總書記當天談的又一件大事。
總書記語重心長:“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團結和諧,則國家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則國家衰敗、社會動蕩、人民遭殃。”
△2021年9月,內蒙古呼和浩特,清泉街社區舉辦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圖/視覺中國)
黨中央強調,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這既是重大決策,也是重要結論。
這一次,習近平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他強調,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
民族團結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潤物細無聲,點滴在心頭。總書記多次指出,做好民族團結工作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要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眾志成城。
△內蒙古呼和浩特,南茶坊小學編排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課間操。(圖/視覺中國)
習近平還強調,要正確處理中華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關系。
為什么要強調這一點?總書記在去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就指出,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
重大責任:“要見微知著”
習近平談到的第三件大事,與內蒙古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緊密相關。
總書記指出,內蒙古是邊疆民族地區,在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寧上擔負著重大責任。要見微知著,增強憂患意識,提高戰略思維,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領域的各種風險隱患,切實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2021年1月,內蒙古興安盟,執勤官兵在邊防線上巡邏。(圖/視覺中國)
總書記談到了疫情防控。
當天國新辦舉辦的吹風會透露,近兩年來,中國境內發生的40多起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經過基因測序分析和流調追蹤排查,都是由境外輸入引起的。所以要把口岸城市防控作為重中之重,守好疫情防控國門。
內蒙古邊境線長,口岸眾多。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指出,要突出口岸地區疫情防控這個重點,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
△2021年7月,一列中歐班列駛入二連浩特國門。(圖/視覺中國)
總書記談到了能源安全。
內蒙古是國家重要能源基地。習近平指出,要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在降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保障群眾正常生活,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
△內蒙古烏蘭察布,馬群奔跑在輝騰錫勒草原。(圖/視覺中國)
總書記談到了反腐倡廉。
“當共產黨的官,當人民的公仆,拿著國家資源去搞行賄受賄、去搞權錢交易,這個賬總是要算的。”去年在內蒙古團,這番話振聾發聵。
時隔一年,總書記又作出部署:要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作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加快推動黨內政治生活全面回歸健康規范的軌道。
△1923年,內蒙古產生包括烏蘭夫在內的第一批共產黨人。這是位于呼和浩特的烏蘭夫紀念館。(圖/視覺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用四個字寄語內蒙古——“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門,守好祖國邊疆,守好內蒙古少數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園;望,就是登高望遠,規劃事業、謀求發展要跳出當地、跳出自然條件限制、跳出內蒙古,有寬廣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識;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眾要牢固樹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思想,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
守望相助,是內蒙古2400多萬各族人民的追求,也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追求。
監制丨申勇 龔雪輝
主筆丨覃思 朱超
主編丨郁振一
記者丨王鵬飛 黎兵 賈林 姚瑤 石丞 修治國
視覺丨陳括 張晶 齊歡
編輯丨劉沖 閆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