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基礎更穩固,鄉村振興開新局(人民時評)
過去一年,從中央到地方,政策不留白、工作不斷檔、投入不減少、機制不漏人,著力防返貧、強幫扶,興產業、促就業,讓脫貧基礎更穩固,脫貧成效更可持續
面向未來,還須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同心協力、攻堅克難,推動鞏固脫貧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開新局,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從六盤山區到武陵山區,從大別山區到秦巴腹地,從滇桂黔石漠化區到羅霄山區……一年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號角響徹廣袤大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持續抓緊抓好,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要持續推動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新春伊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印發,明確要求“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并作出具體安排。從完善監測幫扶機制,到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從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到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一系列務實舉措與部署,成為人們關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個重要方面。
扎實穩住脫貧基礎,“穩”字背后力千鈞。回溯過去一年,從中央到地方,政策不留白、工作不斷檔、投入不減少、機制不漏人,著力防返貧、強幫扶,興產業、促就業。明確設立5年過渡期,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脫貧縣、脫貧人口“扶上馬、送一程”;打贏脫貧攻堅戰后,仍保持盡銳出戰,56.3萬名駐村干部完成選派輪換;中央財政將原專項扶貧資金調整為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021年規模比上年增加100億元;各地不斷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有力的政策“組合拳”,讓脫貧基礎更穩固,脫貧成效更可持續,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來之不易的數字反映實績:2021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2550元,比上年增長16.9%。也應清醒認識到,脫貧地區尤其是原來的深度貧困地區,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抗風險能力不強,部分脫貧戶發展能力還比較脆弱。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災情等不確定因素,脫貧群眾穩崗就業難度加大。征途漫漫,惟有奮斗。面向未來,還須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同心協力、攻堅克難,推動鞏固脫貧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開新局,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
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尤需多措并舉、不棄微末、久久為功。按照中央一號文件部署,要聚焦重點人群做好常態化監測幫扶。目前各地建立了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大部分監測對象已經消除了返貧致貧風險,下一步須進一步完善,并強化落實,做到監測對象要放寬、操作程序要簡化、幫扶介入要盡早、退出環節要從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穩定收入是關鍵。應抓好產業和就業,促進脫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著眼長遠,還要不斷提升脫貧地區的發展能力。必須落實落細各項幫扶政策,切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持續提升脫貧地區發展能力。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復蘇脆弱,氣候變化挑戰突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極為繁重艱巨。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培厚“讓鄉親們過好光景”的人民情懷,發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釘釘子精神,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我們一定能不斷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讓脫貧群眾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0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