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藍天白云成為亮麗底色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保健
“我家的空氣凈化器已經閑置好幾年了。”今年春節期間,河北省石家莊市市民李莉在收看北京冬奧會的同時,也不忘帶著家里人到周邊的公園、景區走走,“這幾年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幾乎看不見霧霾了。”
2021年,河北全省PM2.5平均濃度3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3%,創“十三五”以來最高改善幅度。邢臺、邯鄲、石家莊成功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后十名。
治理大氣污染,讓藍天白云常駐,是群眾所愿、民生所系。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近年來,河北省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讓藍天白云成為常態。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不信藍天喚不回。河北省制定實施大氣環境污染治理“1+18”系列政策和行動方案、深入實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十條措施,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剛性的約束,奮力治本攻堅。
在唐山市,從城市中心搬遷出來的河鋼唐鋼新區讓“一片灘涂”蝶變為“海濱鋼城”。登高俯視,現代化的聯合企業盡收眼底,從海上運輸的進口礦石和外購的焦炭,源源不斷地通過封閉無泄漏皮帶機運輸通廊輸送到廠區,直接投用到生產中,從根本上杜絕了無組織排放對環境的影響。
著力改變工業結構“一鋼獨大”的局面,河北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的重要指示,鋼鐵產能由峰值時的3.2億噸壓減到2億噸以內,石鋼、唐鋼等城市鋼廠退出主城區,宣鋼產能全部退出。產業結構在“二三一”轉變為“三二一”的基礎上持續優化提升,服務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72.5%。
去年冬天,在高碑店市栗各莊村,村民單增平家里暖意融融。入冬后,她和老伴兒就打開了家里的燃氣采暖爐,屋里溫度基本保持在18攝氏度以上。“原來是燒煤取暖,一天到晚得一趟趟地取煤、添火,受累不說,還弄得到處都是煤灰。”單增平說,2017年,村里“煤改氣”后,取暖時只要將燃氣采暖爐設定好溫度就不用管了,屋里溫度基本是恒定的,干凈又暖和。
能源結構調整節奏加快。2021年,氣代煤、電代煤改造和農村散煤治理實現全覆蓋,“雙代戶”達到1296.5萬戶,超額完成國家確定的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目標任務,農村地區實現清潔取暖,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近三年,河北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1.3%。
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推進公轉鐵和海鐵聯運,推廣新能源汽車,運輸結構“綠意”盎然。
在調結構的同時,河北省依法鐵腕治污,建立量化考核問責工作體系,形成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新體制。
在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指揮調度中心,市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辦公室專家組組長王春迎每天早上都會盯著全市空氣質量決策指揮系統大屏幕,認真查看空氣質量情況。
“通過實時信息,發現哪個區域數值高了,可以迅速鎖定污染源,及時反饋給環境執法部門進行處理。”王春迎說。
深化生態環境執法改革,讓環保長出“鋼牙利齒”。2018年至2021年,河北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數量、處罰金額和配套辦法五類案件數量均排名全國前列。
推進智慧環保改革,大力推行非現場執法。河北省著力實現數據跨行業跨部門跨級次整合,形成省、市、縣縱向貫通、線上線下聯動的生態環境監管機制,建成省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實行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24小時值班值守機制,推動監管模式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同一片藍天,同一個夢想。京津冀持續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合治理攻堅。三地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減排比例,推動跨區域大氣污染應急預警機制建設,不斷強化協同聯動舉措,共建共享同一片藍天。
藍天白云又回來了。
素有“天空攝影師”之稱的石家莊市民王汝春,從2014年以來,一直堅持用鏡頭記錄石家莊生態環境的變化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他的愿望是讓藍天白云成為石家莊的常態。
“自從開始拍攝天空專題以來,2021年是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量明顯較多的一年。”王汝春感慨著從“追蹤霧霾”到“記錄藍天”的巨大變化。從他的電腦中打開2021年拍攝的360多張天空圖片,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醉人的“石家莊藍”,還有朵朵白云點綴其間。
從霧霾重重到藍天頻現,河北省藍天保衛戰成效持續顯現,各地環境“顏值”普遍提升。2021年,河北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69天,同比增加15天,優良天數占比達七成以上,優良天數比率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國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后十位的城市中,河北省由曾經的7個減少為1個。
藍天白云已成為河北省亮麗的底色。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