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專題深思)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用“十個堅持”系統總結我們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其中第四個是“堅持獨立自主”。《決議》指出:“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
獨立自主保證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路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不斷從挫折中覺醒、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回顧歷史,我們黨始終把堅持獨立自主貫穿于奮斗歷程中。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創立者經過反復推求、深入比較,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黨的二大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深化對國情的認識,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歷史充分表明,黨的百年歷史就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奮斗史。獨立自主保證了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保證了黨和人民事業不斷開創新局。
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堅持獨立自主,就是要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么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江澤民同志指出:“堅持獨立自主地發展中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足點。”胡錦濤同志指出:“中國的發展,主要靠自力更生、靠中國人民艱苦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百年來,正是因為始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秉持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信念,堅持獨立自主思考和解決新的實際問題,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有力維護了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獨立自主的寶貴歷史經驗,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和勇氣,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毫不動搖。面向未來,我們要總結好運用好這一寶貴經驗,保持“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獨立自主是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堅持獨立自主,才談得上真正的對外開放;只有堅持對外開放,才能更好做到獨立自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應該秉持兼容并蓄的態度,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把他人的好東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但決不能囫圇吞棗、決不能邯鄲學步。”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我們既要不斷學習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又要堅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壓,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時,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要求我們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堅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5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