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中美運動員友好互動體現奧林匹克精神
2月14日,中國選手徐夢桃(右)和美國選手阿什莉·考德威爾相互擁抱。(圖片來源:新華社)
2月22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布林肯首先祝賀北京冬奧會取得成功,中國運動員獲得佳績。王毅祝賀美國運動員在北京冬奧會取得好成績,表示中美運動員友好互動,相互激勵,共同提高,充分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
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中美兩國運動員間的暖心互動留下了一個個難忘瞬間:在2月14日的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項目比賽中,中國選手徐夢桃奪冠后與美國選手阿什莉·考德威爾激動擁抱的場景,令無數網友“破防”;2月5日,在北京冬奧會冰壺項目混雙循環賽中,中國隊雖然不敵美國隊,但賽后中國選手面帶微笑,用英語祝福對手,并送出“冰墩墩”奧運紀念徽章。美國選手說,中國選手的友好舉動,讓這場比賽有了不同的意義。路透社評論稱,兩國運動員的舉動“推動中美關系升溫”。
在賽場外,美國運動員們親身感知可愛中國,為正向構建中美社會的相互認知增添了一份難得的正能量。美國單板滑雪運動員特莎·莫德被中國志愿者的熱情感動落淚,她在回國后再度在社交媒體發文表達了想再回中國的愿望;美國傳奇單板滑雪運動員、三屆冬奧會金牌得主肖恩·懷特被中國美食“圈粉”,他制作短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曬出“黑椒牛柳、咕咾肉、蒜蓉菜花、宮保雞丁、擔擔面、白米飯”;已參加三屆冬奧會的美國自由式滑雪運動員阿倫·布隆克在一場記者會上直言,在美國會聽到一些關于中國的“負面報道”,但是當他自己來到中國,發現這些說法是不實的……
這一幕幕畫面再次讓世界看到,團結的力量比想要分裂世界的力量更強大。無論賽前有多么多誤解和詆毀,最終世界記得的是“鳥巢”上空絢麗的煙火,冬奧健兒傾盡全力奔向夢想的喜悅,不同膚色的人們相互支撐的感動。“所有的愛因為北京冬奧會而相遇”,這給中美兩國人民提供了一個共情的契機。中美兩國能夠實現相互尊重、求同存異,這是兩國運動員在賽場內外再次體認的深刻道理,它有深深扎根于兩國社會民意“土壤”的強大抓地力。
事實上,體育文化交流始終在中美關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上世紀70年代“小球轉動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成為世界外交史和體育史上的經典一幕。它創造性地為隔絕數十年的中美兩國人民開辟了獨特的外交方式,向兩國和世界發出了中美改善關系的信號,由此揭開了尼克松訪華直至中美建交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序幕。彼時中美兩國之間的不同遠超現在,但雙方從兩國人民的根本福祉和共同期盼出發,尊重彼此差異,開啟合作進程,用事實證明了不同社會制度的兩個大國完全能夠和平共處、互利合作。
美國奧委會與殘奧委會主席、美國冬奧代表團團長萊昂斯在向北京冬奧組委表達謝意時表示,51年前“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具有重要意義。中美關系幾十年來的發展成就,離不開51年前兩國乒乓球運動員的友好交往。她贊同加強兩國奧委會對話交流,推動兩國體育事業發展和人文交流。
再過幾天,就是中美“上海公報”發表50周年。眼下,中美關系正面臨何去何從的關鍵選擇,雙方更應繼承和發揚“乒乓外交”所承載的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精神,從北京冬奧會倡導的“一起向未來”精神中汲取力量,共同推動中美關系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海外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