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復興夢想的新跨越——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述評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 題:向著復興夢想的新跨越——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述評
開欄的話:
歷史照亮未來,奮斗成就偉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即日起,新華社開設“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欄目,全面展現新時代中國發展成就,展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砥礪奮進、譜寫新篇的光明前景,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新華社記者謝希瑤、魏玉坤、劉紅霞、孫飛
這是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
這是自信自強的歷史跨越: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
逐夢而行,風雨兼程。
砥礪奮進新時代,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和各種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拼搏奮斗、勇毅前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底氣更足、信心更堅定。
新氣象,邁進現代化新征程
新年伊始,列車在剛建成不久的贛深高鐵上飛馳,在老區與特區之間跑出振興發展的“加速度”;“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貴州、寧夏、甘肅等西部地區將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全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首次迎來細嘴鷗這群“新客人”,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今日中國,無數時代風景線,氣象萬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從50萬億元量級躍至114萬億元,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2021年12月10日,深圳北站工作人員在贛深高鐵深圳北站開往南昌西站的首班列車前留影。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新時代中國加速奔跑——
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超第二產業,2021年達到53.3%;內需貢獻率有7個年頭超過100%;高技術制造業占比從2012年的9.4%提高到2020年的15.1%;中國創新指數全球排名從2013年的第35位躍升至2021年的第12位……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節節攀升。“嫦娥五號”探月;“天問一號”落火;“中國天眼”對全球開放;中國空間站開啟“有人長期駐留”新階段;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挺進極地;“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求解特定問題比超算快億億億倍……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近1億人全部脫貧;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5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
2021年12月19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維護保養期間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發展為了誰?怎樣發展?
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給出有力回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實現全面小康到邁向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成為我們黨推進經濟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繪就人民幸福生活的美麗畫卷。
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擴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建設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開放的中國動能澎湃——
疫情防控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經濟社會發展穩步提升,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中國大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上海日前舉行新年首場外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53個外資項目集中簽約,投資總額達到54.4億美元。簽約項目中,有21個投資超過1億美元。
參加簽約儀式的蔡司大中華區首席財務官、數字轉型官馬克禮還表達了將要參展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計劃,“過去四年,通過進博會的窗口,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市場的動能。”
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這是光量子干涉實物圖。新華社發
世界經濟寒潮下,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等國際經貿盛會吸引全球目光,“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壯大,中歐班列晝夜奔馳,疫苗國際合作持續推進……開放的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能和濃濃暖意。
外媒評論,中國是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可靠火車頭”之一。
新作為,于變局中開新局
“如何戰勝疫情?如何建設疫后世界?”
直面這一重大問題,2022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時深刻作答:“我們要善于從歷史長周期比較分析中進行思考,又要善于從細微處洞察事物的變化,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2020年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這是“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駛離碼頭。新華社發(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
問題是時代的號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直面時代挑戰、回答時代課題,始終把穩航行方向。
頂住疫情“壓力測試”,詮釋殷殷為民初心——
全球知名公關咨詢公司愛德曼發布的《2022年度愛德曼信任晴雨表》顯示,2021年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創10年來最高水平,達91%,在28個受訪國中名列榜首。
這份信任源自“一個都不放棄”的堅強保護。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百歲老人到新生嬰兒,不放棄每一個生命。“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總書記的話語重若千鈞。
這份信任源自對經濟穩定復蘇的底氣與信心。
從“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到穩健復蘇經濟發展,中國堅持不搞“大水漫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持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實現了較高增長、較低通脹、較多就業的優化組合。
2021年11月5日,人們在第四屆進博會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不斷破解發展難題,開辟改革發展新境界——
時間回撥到2012年。
告別兩位數的高增長,中國經濟增速新世紀以來首次回落到8%以下。同期,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不斷顯現。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后的第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此后,從判斷我國經濟發展處在“三期疊加”階段到提出新常態,從貫徹新發展理念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到明確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
我們黨對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引導我國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應對世界形勢調整變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各國內顧傾向上升。
2021年4月13日,X9041次中歐班列(西安)從西安國際港站出發。這是2021年陜西開行的第1000列中歐班列。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
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制度型開放……發展動力源源迸發,改革開放向更高水平邁進。
7年時間,第6次擴圍!
日前,伴隨鄂爾多斯、景德鎮、襄陽、喀什地區等27張“新面孔”上榜,至此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已達132個,覆蓋30個省區市,在全國范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
“雖然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途充滿信心。”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新出發,步調一致向前進
仰望星空,中國航天正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2021年10月16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進駐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翟志剛(中)、王亞平(右)、葉光富向全國人民揮手致意的畫面。新華社記者 田定宇 攝
全面建成并運營中國空間站,實施探月工程四期,深化載人登月方案論證,研制發射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未來五年,中國將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不斷邁出高水平自立自強新步伐。
新出發,腳步鏗鏘,信心更足。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沉著應對重大挑戰——
2022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題是“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立足于我國發展階段和國情實際,標志著我國將完成碳排放強度全球最大降幅,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從碳排放峰值實現碳中和,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需要匯聚全黨全國力量來完成。
2月16日,返崗務工人員在重慶西站候車廳排隊前往檢票口,免費乘坐復工專列前往廣東省返崗務工。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中央層面系統謀劃、總體部署,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充分體現出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環節落實和體現。
9年多來,一系列基礎性、創制性、戰略性舉措相繼出臺,確保黨始終引領中國航船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9年多來,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中,規律性認識愈發清晰堅定——“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沉著應對重大挑戰,步調一致向前進。”
推動制度和治理體系與時俱進,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更大活力——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服務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制度型開放、風險化解處置、監管轉型等,成為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關鍵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中國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以制度創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取得新成效,“中國之治”正展現更加蓬勃的生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凝聚起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
虎年第一個工作日,浙江召開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推進大會,部署新一年的“任務清單”。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平穩舉行,背后是無數人舍小家、為大家的付出。
脫貧攻堅戰中,先后有300多萬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奮戰在一線,有的甚至將生命永遠定格在為之奮斗的土地上,“這就是中國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辦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兌現了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面向未來,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充滿風險挑戰,但我們堅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億萬人民的團結奮斗,就有勢不可擋的磅礴之力。
“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彰顯堅定信心和必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