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背后的安?萍剂α
在“雙奧之城”中,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初心如磐,奮勇保障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他們昂首闊步再出發,奔赴2022年冬奧會,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奧團隊”。這支團隊就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雙奧之約”電子票證團隊。
2008年北京奧運會,人們記住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以及他們的電子票證系統,在航天人與奧運的這次親密接觸中,七〇六所“雙奧之約”電子票證團隊實現了“六個第一”,是歷屆奧運會想做而沒做到的事:第一次大規模成功使用電子芯片、部署查驗系統,極大地提高了奧運會票證安全防范能力;第一次在奧運門票和證件中嵌入電子芯片,解決了歷屆奧運會上假票、假證難題;第一次成功地在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實行實名制,確保了開閉幕式的安全;第一次成功實現在1/10秒內驗出票的真偽,保證了所有賽事近千萬執票人員近500萬次的快速和順暢入場;第一次實現了對入場信息的實時監控,為各級指揮員實時掌控各安檢口入場情況、精確指揮、快速反應,提供了及時準確的決策依據;第一次成功實現了掛失門票和證件的自動查驗和實時控制,確保人、證、票相符,保證奧運場館安全。
七〇六所研制的電子票證系統應用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門票查驗。
冬奧保障像是安全氣囊,越順暢,越隱藏,若有令,必鋒芒。這支只有40人的隊伍,需要完成的是在別人看來難以完成的任務:從中標冬奧到冬奧火炬傳遞開始,團隊需要在短短10天內完成包括火炬傳遞手、工作人員、現場觀眾在內的幾萬人次證件以及幾千車次證件的樣式設計、標識設計、數據采集、數據標準化處理、證件制作、人芯關聯、證件校驗以及多區聯動等大量工作;冬奧火炬傳遞電子票證保障工作地點涉及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11個閉環外的封閉傳遞區域和1個閉環內的獨立傳遞區域,團隊需要充分協調技術人員、保障人員,有些成員甚至需要在火炬傳遞的兩天內跑遍三個賽區;天氣在冬奧會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為保障冬奧賽事的順利進行,團隊需要保證人員和設備在零下20度的低溫下保持工作狀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劉磊的工作還是利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研制的電子票證系統查驗進場所有觀眾門票。到2021年,劉磊已經成為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電子票證系統開發團隊的一員;叵14年前,自己還是一名軟件工程領域的初學者,如今,他已經成長為可以主導軟件開發過程的團隊技術負責人。這14年中,劉磊從未停止過學習,尤其是近幾年接手電子票證系統后,他更加拼命地投入這份自己熱愛的事業,由于曾經使用過該票證系統,所以他常常從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用戶體驗,深知系統的痛點、不足。以前,在數據標準化處理以及證件制作好后的人員與芯片關聯環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與時間,劉磊通過在軟件中添加輔助處理程序,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大量縮減人力投入的同時,也提升了制作效率。(經濟日報記者 姜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