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冰雪,一起來丨最“綠”技術九重制冰
制冰,對李燕敏來說,就像制作一個“千層糕”:“從下向上鋪設加熱層、防潮隔汽層、保溫層、隔離層、防水層、混凝土冰板層……整整9層,每個環(huán)節(jié)不容閃失!彼呎f邊比劃,聲音很溫柔,就像在制冰時一樣小心翼翼。
李燕敏來自北京城建亞泰集團,是國家速滑館制冰專業(yè)的分包項目經理,負責國內首個、世界上最大的單體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冰場制冰工程的施工建設任務。從2019年底國家速滑館實現封圍封頂后,她就接過了接力棒,開始了制冰工程的施工。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采用多功能全冰面設計,12000平方米的冰面創(chuàng)下了亞洲之最。多功能全冰面設計,也意味著要對每一塊冰面功能區(qū)實現單獨控溫,通過調節(jié)制冷機的供回水溫度使整個場館實現“同時運行、不同使用”。
整個冰面根據使用功能的不同,劃分為10個獨立控制區(qū)域,10個區(qū)域可組合為四個單元,而冰面溫差要求控制在0.5℃以內。“原來國內的冰上項目大多采用塑料管,很多材料和工藝都遠遠達不到冬奧會要求,同時國家速滑館是首次使用二氧化碳制冰工藝!崩钛嗝籼寡,很多工作都是零起步。
挑戰(zhàn)一個接一個,擺在了李燕敏和團隊的面前。比如由點對點到點對面的機電設備安裝,還有覆蓋在整個冰板區(qū)域的制冰管道。李燕敏見招拆招,帶領團隊一個個做調查,仔細研究。她每天都在施工現場盯著,確保施工進度、質量和安全,管得面面俱到,考慮細致入微。
整個現場施工的工藝環(huán)節(jié)多到難以想象,且在國內并無先例。為了盡可能合理排布焊口位置,團隊對冰板冷管排布做了周密的繪制,細到哪些部位用多長的管道,哪些部位的管件場內加工、哪些場外加工等,都進行了多次研討,最終經過優(yōu)化方案后,才將8000多道焊縫組成的盤管網絡布置完成。為了確保每條焊縫的嚴絲合縫,所有制冷工藝管道焊縫均進行了無損檢測。
冰層之下的結構冰板也是施工的重中之重。這層55厘米厚的混凝土共有9層構造,其中包含膜、防水、混凝土、鋼筋、盤管等各種材料。為了使整個地面的平整度達到設計要求精度,李燕敏帶領團隊逐層精雕細刻,對支架、管道、鋼筋的位置做到毫米級誤差定位,最終實現了整個結構冰板面層誤差控制在4毫米以內。
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這項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環(huán)保的制冰技術,碳排放趨近于零;同時也是最先進的制冰技術,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以內。這樣制冷相比較傳統(tǒng)方式不僅效能提升20%以上,而且制冷非常均勻,不會出現各個部位溫度不一樣、冰面硬度不均勻的情況。在以0.001秒計時的高水平競技中,這都是關鍵性的因素。同時,國家速滑館將制冷產生的余熱用于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等,一年可節(jié)省約200萬度電。
冬奧會刊記者 潘之望 劉平 武亦彬 攝
更多內容盡請關注冬奧會刊。
(原標題:最“綠”技術九重制冰)
來源:客戶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駱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