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筑牢“三農”“壓艙石”,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研究部署2022年“三農”工作。
黨中央一直重視“三農”工作。今年一月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行了頂層設計和謀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有利于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推動“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
加強黨的領導,促進鄉村振興。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強黨的領導至關重要。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每級書記都要守好自己的責任田。黨委書記帶頭抓鄉村振興,在全社會形成示范引領效應,可以帶動更多人加入到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洪流中;鶎狱h組織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可以提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凝聚力、戰斗力。黨員領導干部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展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廣大人民群眾學有榜樣、行有標桿,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就有更大底氣。
嚴守耕地紅線,確保穩產保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這些年,各地積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絕大部分地方能夠嚴守耕地保護紅線。但也有個別地方受經濟利益驅使,破壞基本農田建工業園區,雖然促進了經濟增長,卻危及農業基本盤、影響了糧食安全。對于黨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針政策,我們要堅決貫徹執行,不能打絲毫的折扣。國家統計局12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今年,一些地方發生了洪災,還有的地方發生了旱災,糧食生產喜獲“十八連豐”,殊為不易。正因為兜住了耕地保護的底線,正因為全國人民同心協力,才為穩產保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強化科技支撐,插上科技翅膀。提到糧食生產,人們就會想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臨終前,他還在推進“海水稻”研究。正是在袁隆平等農業科技專家的努力下,這些年我國的糧食安全得到了很好保障?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要十分注重科技創新,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加快發展設施農業,不斷提高糧食產量。高校應當培養好農業農村方面的人才,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各地可以挖掘、培養出本土的“土專家”“田秀才”,使他們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校地之間應當加強產學研用合作,使高校培養的人才更好地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讓我們同心協力,穩住農業基本盤,筑牢“三農”“壓艙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及偉大中國夢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