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高鐵贛州至深圳段開通運營 從老區到特區如何拉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央廣網北京12月10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備受關注的京港高鐵贛州至深圳段于10日9點正式開通運營。京港高鐵贛州至深圳段北起江西省贛州市,終至廣東省深圳市,全長約434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通車后,贛州到深圳的最快鐵路旅行時間從原來的5小時32分縮短為1個小時49分鐘。
贛深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接已通車運營的昌贛高鐵,南連廣深港高鐵和杭深高鐵,形成華中地區連通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客運通道。那么,贛深高鐵通車后,將給老區和特區帶來哪些新變化呢?
今年72歲的黃竹英是江西贛州龍南市的客家織帶編織技藝傳承人,編織了60多年織帶的她盼望著有更多人喜歡上客家文化。她說:“現在每周都有廣東深圳來的客人找到我買織帶,有的還想跟我學藝。我希望贛深高鐵通車以后,越來越多的客人到我們龍南的圍屋來,把我們的客家織帶帶回去。”
高鐵就像這彩色的客家織帶,織密了人文交流,繁榮了經貿往來,帶來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國鐵集團信息顯示,贛深高鐵開通后,讓南昌、贛州至深圳的最快旅行時間分別由4小時42分、5小時32分壓縮至3小時30分、1小時49分,贛南革命老區在高鐵的帶動下融入了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和粵贛兩地“兩小時經濟圈”。
昌九城際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贛深指揮部指揮長楊雷民介紹:“這一高鐵的建成通車,將進一步完善區域路網結構,極大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出行,對贛南原中央蘇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構建‘灣區+老區’聯動發展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京港高鐵贛深段行進于贛南、粵北山區,在軟土、松軟土、軟巖、危巖落石地段多的地質條件下施工,這也給建設者帶來較大考驗。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參建單位在施工難度大的情況下,架設了世界最大跨度、最大寬度的四線高速鐵路無砟軌道預應力矮塔斜拉橋——劍潭東江特大橋等一批重點橋梁,建成了最大埋深達590米的銀屏山隧道等一批長大隧道,確保了工程如期建成。全線新建橋梁323座、隧道157座,總長387公里,占線路全長89.8%。
中鐵十九局集團公司五公司贛深高鐵項目經理呂忠華介紹:“銀瓶山隧道穿越生態嚴控區,環保要求極高。我們通過優化施工方案,對施工排水進行嚴格沉降和凈化處理確保零污染,全力保護一級水源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鐵六局贛深指揮部黨工委副書記張湘濤說,讓鋼筋水泥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才是最好的建設理念。“河源市和平縣盛產百香果。工程設計初期,預制梁場和鋪軌基地建設剛好要經過一個60畝的百香果園,為減少鄉親們的損失,我們對預制梁場建設方案反復優化,最后在當地高鐵辦的支持和幫助下,把預制梁場和鋪軌基地全部調整到了后山。這樣,建成后的預制梁場及鋪軌基地雖然占地還是120畝,但用的都是山地。施工時,我們一直秉持的理念就是讓更多土地在工程完成后還能繼續耕種,臨時占用的農田,工程結束后也能復耕還原,切實做好環境保護,保護好鄉親們的利益。”
贛深高鐵通車后,河源市將結束不通高鐵的歷史,廣東全省將實現“市市通高鐵”。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綜合交通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紅昌認為,贛深高鐵為沿線經濟高質量發展按下了“快捷鍵”。“贛深高鐵的開通為‘雙循環’的形成提供了助力。從我國經濟發展格局來說,有助于江西融入到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