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今日通車 為“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提供樣板
中老鐵路今日通車 從昆明到萬象朝發夕至 為“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提供樣板
一路向南 命運與共
本報記者 侯顆
12月3日,中國與老撾兩國最高領導人將以視頻連線形式共同見證中老鐵路通車,從春城昆明到老撾萬象朝發夕至即將成為現實。
中老鐵路線路全長1035公里,由昆玉、玉磨、磨萬鐵路組成,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共同運營,并與中國鐵路網直接聯通的國際鐵路,全線采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
跨越三山四水,一路走過高山峽谷、地質活躍帶、熱帶雨林,這條路的建設經歷了哪些挑戰?作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它的通車對老撾和東南亞國家有何意義?如何讓廉潔成為中老鐵路的底色?記者日前采訪了中老鐵路建設中的多位參與者,探尋這條友誼之路、廉潔之路、幸福之路背后的故事。
建設一條路,造福一方人,架起一座睦鄰友好“連心橋”
通車前夕,磨萬鐵路一處工地上的鋼筋場里焊花飛濺,一位膚色黝黑的老撾年輕人正熟練地操作著全自動鋼筋滾焊機。和4年前剛來工地相比,他的體格結實了許多。結束最后一次工作后,小伙子來到他的中國師傅身邊道了聲感謝,兩人相約要在通車那天留下一張合影。
磨萬鐵路北起中老邊境口岸磨丁,南抵老撾首都萬象,是中老鐵路的境外段,建設過程中,老撾籍雇員占大多數。由于當地基礎設施落后,不少工人缺乏技術經驗,教會老撾工人怎么建鐵路成為中方建設者來到這里的首要任務。
這位年輕人名叫阿賽,今年二十歲出頭,他的中國師傅陳杰是中國中鐵二局的一名技術干部。從看圖紙開始,陳杰手把手給阿賽演示鋼筋加工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模板如何放置、在哪里劃線、怎么確定打彎角度……因為語言不通,阿賽有時理解上有困難,陳杰便一遍遍操作、演示,直到他完全掌握為止。
在磨萬鐵路建設中,中鐵二局派出最好的技術人員為老撾工人講課,把他們放到關鍵的工種和崗位上跟班鍛煉,傳授每一階段的施工經驗。目前已創辦老撾培訓學校,舉辦培訓班600余期,幫助2400余人次擁有一技之長。
對陳杰和阿賽而言,這段鐵路不僅書寫了“傳幫帶”的佳話,更見證了兩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深厚情誼。
2018年7月,老撾南部的阿速坡省一水電站發生潰壩,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得知災情后,中鐵二局項目部迅速集結搶險救援隊伍和40余臺大型機械設備趕赴受災現場,陳杰就是其中一員。經過40天的連續奮戰,在老撾18號公路上,陳杰和同事們建起兩座跨度30米、載荷能力50噸的貝雷橋,打通了災后生命通道。
轉移受災群眾的過程中,一位小男孩朝陳杰豎起大拇指,并用當地語言說了聲謝謝。這讓他至今記憶深刻,“即使離開這里以后很多年,這句謝謝也不會忘記”。
同阿速坡人民結下的友誼種子,也在中老鐵路的建設中生根發芽。隨后,1000余名老撾人自愿奔赴萬象參與中老鐵路建設,在解決項目勞動力短缺問題的同時,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寶貴就業機會。
據介紹,自中老鐵路開建以來,中方共為老撾人民提供11萬人次就業機會,購買老撾當地材料和物資超過51億元人民幣;為沿線村民接通水電,修建近2000公里的道路水渠,有力拉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如今,師徒兩人對通車后的生活充滿期待。陳杰說,找機會帶家人再來一次萬象,“沿著曾經的足跡給他們講講和老撾人民一起奮戰的故事”。阿賽說,希望能乘著中老鐵路的列車到美麗的中國走走看看。
橋隧占比達76.5%,繞避各類環境敏感點,攻克多個世界技術難題
雖已入冬,地處云南中南部的元江縣城,依舊驕陽似火。在紅河峽谷中,高達237米的元江特大橋飛跨山間,中國中鐵四局28歲的技術總工周佳午快步走在橋上,仔細檢查著各項設施。
元江特大橋位于中老鐵路玉磨段,為全線最高橋梁。大橋全長832.2米,有4個橋墩,其中最高的3號橋墩達154米,相當于54層樓房的高度,位居同類橋梁世界第一。這樣的高度之下,在不通過火車的情況下,橋墩底部都要承受約15萬噸的重力。然而,施工人員在對橋墩底進行地質勘探時發現,由于斷層和滑坡體較多,地底結構不足以承受如此大的重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鐵二院先后邀請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參加橋式方案研討會,經過多次比選優化,最終提出由兩個鋼筋混凝土空心墩通過墩頂橫梁和中間“X”型鋼結構橫向連接的施工工法,在確保承重達標的前提下,可減輕橋墩重量達30%。這一國內首創的工法也為世界同類型鐵路橋梁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
周佳午和他的團隊要做的就是把這一方案變為現實。
“橋墩之間的連接由像剪刀一樣的鋼結構組成,大橋交叉鋼橫梁的PBL剪力件就像剪刀尾巴連接在橋墩里面的每一個小樹根,安裝定位和焊接‘小樹根’在技術及安全上都是重難點。”周佳午一刻不敢松懈,每天都會在現場盯控施工的每一個環節。
預埋的精度是成橋關鍵。通過一次次的建模、測量、修改、再建模,周佳午將PBL剪力件的預埋精度控制在了2毫米之內。“這樣能保證后期鋼橫梁的安裝更加平順。正式投入運營后,火車行駛更平穩。”周佳午說。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元江特大橋建成通車后,原來在山路上盤旋近三個小時的車程如今僅需十幾秒即可到達,而為了這十幾秒,周佳午和他的同事們在這個年平均日照2339小時、氣溫常年40攝氏度以上的地方一待就是5年。
據統計,中老鐵路全線有新建橋梁301座、隧道167座,橋隧總長達712公里,占新建線路全長的76.5%。“中老鐵路途經地區約70%屬于山區,地形起伏劇烈、工程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因此,橋隧比重高、復雜工點多成為建設中的一大難點。”中國中鐵二院總工程師謝毅告訴記者,在建設過程中積累了長大隧道、高墩大跨橋梁建設的修建技術,特別是針對長大隧道軟巖大變形問題,創新發展出主動控制變形技術,為今后難度更大的川藏鐵路工程的實施和推進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攻克技術難題的同時,生態環保問題也成為工程建設關注的重點。中老鐵路沿線各類環境敏感點眾多,有自然保護區20處,國家森林公園3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3處。“選線充分應用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成果,繞避了各類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和環境敏感點,降低對沿線環境的影響。”謝毅說。
推動泛亞鐵路建設、促進東南亞互聯互通,為“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提供樣板
這兩天,家住萬象市西蒙縣西孟村的稻通·南帕占正忙著鋤地,為栽種新一季水稻做準備。中老鐵路通車后,這位在田里勞作了大半輩子的莊稼人最盼望的就是,“每年能讓更多中國朋友嘗到自己種的大米。”
懷有同樣愿景的還有在老撾待了六個年頭的中國人徐國武。距離中老鐵路萬象站直線兩公里處,一個占地60公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在規劃建設中,這是徐國武創辦的湖南炫燁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老撾農林部合資建設的重點項目。
“作為中老鐵路的配套項目,產業園從設計立項、選址建設開始,就與中老鐵路的發展緊密相連,建成后將成為‘一帶一路’跨境鐵路線上第一個境外糧倉。”徐國武告訴記者,預計到2025年,產業園將實現老撾向中國出口農產品300萬噸、年出口額40億美元以上的目標,每年將為老撾增加財政收入1.7億美元,幫助老撾33萬農民實現就業脫貧致富。
“作為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老撾國內80%以上的農產品都出口到中國。”老撾農林部種植司副司長本占·古本納西向記者表示,過去幾年,較高的運輸成本使得老撾的農產品和鄰國相比缺乏優勢。中老鐵路開通后,萬象與昆明之間的運輸費用將下降40%至50%,老撾農產品價格在中國市場會更具競爭力。
老撾深處內陸,被中柬越泰緬5國包圍,且國內多山少路,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其經濟一直處于封閉狀態。“經濟依賴資源配置,中老鐵路不僅是地理層面多了一條通道,更重要的在于增加了資源配置的機會,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激活老撾經濟。”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記者。
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通過與“一帶一路”網絡連接,作為老撾通往全球供應鏈紐帶的中老鐵路,從長期看將會使老撾的總收入提升21%;到2030年,每年沿中老鐵路走廊途經老撾的過境貿易將會達到390萬噸,包括從海運轉向鐵路的150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這條鐵路還將與泛亞鐵路網相連,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上的重要轉運節點。為加強經貿合作,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提出泛亞鐵路網的構想,即從中國出發,開辟東中西三大通道,西線經緬甸,東線經越南、柬埔寨,中線經老撾,最終都接入泰國,聯通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
在東西部通道建設尚面臨困難的情況下,作為泛亞鐵路中部重要通道的中老鐵路無疑具有示范和激勵作用。“一招棋滿盤皆活。”白明認為,在中老鐵路帶動下,老撾將成為東南亞互聯互通的關鍵節點。“中老鐵路未來通過連接中泰鐵路,南下同馬新鐵路網聯通、北上同中歐班列對接,使內陸國家聯通海洋,對推動泛亞鐵路建設、促進東南亞互聯互通進程及中國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是中老建交60周年,也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正式宣布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未來老中鐵路將成為老中、東盟-中國增進經貿、投資、旅游、就業、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等合作的重要驅動力。”老撾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維拉薩·宋蓬說,老中鐵路是推進新時代老中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和構建老中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認為,中老鐵路的順利開通,讓中國和周邊鄰國結成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也為全球范圍內“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提供樣板。
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廉潔建設與鐵路建設一體推進、互保互促,為推動“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發揮示范作用
中老鐵路不僅是延續中老兩國傳統友誼、造福兩國人民、打造命運共同體的示范工程,是“一帶一路”框架內區域互聯互通的標志性項目,同時也是展示中國全面從嚴治黨、高度重視廉潔建設的窗口。
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提出,加強國際反腐合作,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為落實這一重要倡議,廉潔建設自始至終與中老鐵路建設一體推進、互保互促。
中老兩黨中央紀委、國家監察部門的通力合作為這一大型跨國工程項目的廉潔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我們創新反腐敗合作方式,將中老鐵路廉潔建設寫入兩國監察機關《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推進和落實。聚焦鐵路建設中沿線安保、征地拆遷、分包拆包中的廉潔風險問題,建立定期會商工作機制,目前已成功舉辦5次定期會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國際合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外還舉辦中老鐵路廉潔建設研討班,加強企業合規經驗交流與互學互鑒,制定落實企業廉潔行為準則。
在此基礎上,相關企業完善制度建設,與老撾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建立聯合監督檢查機制,形成高壓態勢。
圍繞建設資金管理、免稅物資管理、安全質量管控等重點環節,國鐵集團制定《中老鐵路項目廉潔風險防控手冊》,細化廉潔風險防控點1898個,制定防控措施3835條,建立健全廉潔建設12項制度辦法,并將廉潔建設情況納入信用評價、季度績效考核等內容,嚴格落實廉潔問題“一票否決”,形成廉潔建設的長效機制。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與老方特別委員會每季度舉行廉潔工作會談,不定期進行專項會談共21次;每半年開展一次聯合檢查,督促解決影響工程推進的瓶頸問題。
“項目實施過程中,中老雙方圍繞共同確定的征地拆遷、招投標、物資采購、工程分包等15個廉潔風險點,聯合開展監督檢查。我們及時向老撾方反映征地拆遷、設備物資通關等環節中遇到的不廉潔情況,通過老方紀檢監察組織有效推動了有關問題解決。”中國中鐵紀委書記張建強說,同時還構建了項目廉潔風險防控的立體格局,將廉潔風險防控措施嵌入施工生產的全流程,創新形成了一套符合中老鐵路項目建設實際的制度管控體系。
“經過不懈努力,中老鐵路廉潔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不僅確保項目規范運作、工程順利推進、鐵路如期通車,而且廉潔理念深入人心,已成為中老鐵路項目的文化認同,為推動‘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發揮示范作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國際合作局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