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衛星告訴你,101所學校和12萬名孩子的故事
早晨,在湖南西北邊陲的桑植縣芙蓉學校校園里,瑯瑯書聲回響在嶄新的教學樓之間。
裝修一新的校園內,食堂、風雨球場、塑膠跑道運動場一應俱全,這所位于湖南偏遠地區的學校,與城市里的現代化學校已別無二致。
這是9月9日拍攝的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芙蓉學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一進到這里,11歲的男孩黃瑛立刻愛上了這所新學校。“我以前上學的學校設施比較落后,放學就是玩手機、看電視,挺無趣的。”黃瑛說。
到了芙蓉學校,面對學校開設的20多個興趣社團,黃瑛一時間挑花了眼,最終,他選擇了乒乓球。他說:“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過乒乓球比賽,覺得運動員打球特別酷,現在我是乒乓球社團里的高手了!”
9月9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芙蓉學校,學生們在操場上體育課。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10歲女孩谷亞芳是個留守兒童,從小父母外出務工,“每次看到同學的父母來,我都很難受。”谷亞芳說。如今,谷亞芳來到芙蓉學校,“學校里開通了‘親情專線’,想媽媽的時候可以和媽媽打視頻電話。”她告訴記者。
當屏幕里出現媽媽的臉龐,她仍然忍不住淚流滿面。擦擦眼淚,她輕聲地告訴媽媽:“媽媽我想你。新學校很好、很漂亮,媽媽我在學校還學習了舞蹈呢……”
9月9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芙蓉學校,學生們在教室上課。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山區地廣人稀,一些學生上學要走三個多小時,作為老師看著都很心疼。”王偉畢業后在桑植縣四方溪小學執教,“那時教室里就是黑板和粉筆,地板還是泥巴地。”
“現在,我們學校一點不比城市里的學校差,還提供了舒適的寄宿條件,孩子們再也不用跋涉趕路,住在校園里就能接受優質的教育。”王偉說。
課余時間里,王偉除了給孩子們輔導作業,還教孩子們基本的生活勞動技能。“因為孩子大多為留守兒童,又離家上學,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是要讓孩子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暖。”
9月9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芙蓉學校,黃瑛在課后打乒乓球。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位于湖南西部武陵山脈的芷江侗族自治縣芙蓉學校,于2018年12月啟動建設。短短一年,占地60余畝、建筑面積23000多平方米的芙蓉學校拔地而起,芷江縣義務教育階段唯一的省特級教師邢海燕正式調任芙蓉學校校長。
2019年秋天,這所芙蓉學校正式開學,邢海燕卻因此發愁:“招生時,偌大的學校竟然只有幾十名學生報名就讀,從各地調來的一些老師,看到學校招不滿學生而心生退意。”
9月9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芙蓉學校,教師王偉在給學生上課。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學校好不好,不光是看校園美不美、設施全不全,辦好教育才是關鍵。”邢海燕說,教育部門通過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國培計劃”等,為芙蓉學校配備了優質的教師隊伍。邢海燕和教師們座談,探討辦好教育的“金點子”,加強師資培訓,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如今,學校辦學規模從最初的400多人擴大到1500多人。”邢海燕說。
9月9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芙蓉學校,學生在舞蹈教室練習舞蹈。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學校里近七成孩子是農村學生,三成是貧困學生,他們質樸、拘謹、缺乏自信。“教育不僅是教知識,還要樹人格。”邢海燕提出了自信教育,在學校開展全新的教育模式。
藝術節里,讓孩子盡情施展才藝;科技節里,評比創新創造新想法;閱讀、演講、體育活動,更是豐富多彩。“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邢海燕說。
9月9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芙蓉學校,學生在課后參加航模社團。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如今,在湖南的三湘四水,這樣的芙蓉學校已有101所。四年來,湖南投入87億多元,先后分兩批主要在武陵山、羅霄山等邊遠地區的縣市區建設芙蓉學校。今年秋季,101所標準化芙蓉學校已全部投入使用,為湖南邊遠地區提供了14.6萬個學位,擁有12.18萬在校生。
同時,芙蓉學校還公開選拔了94名校長和225名副校長,新引進教師5213人,生師比全部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所有芙蓉學校都與省、市名校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利用教育信息化設備開通“上聯名校,下聯村小”網絡課堂,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農村薄弱學校,給農村的孩子插上了夢想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