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編者按:“第一步要邁準邁穩,邁出新氣象,邁出新成效。”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多地考察調研,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引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穩健開局。圍繞今年以來總書記治國理政生動實踐,人民網推出“開局!習近平落子布局這些事兒”系列報道。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建設美麗中國的新征程已然開啟。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1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了內蒙古的一大戰略定位——“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內蒙古自治區將圍繞“一線一區兩帶”的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總體布局,全面加強林草資源保護,持續推進防沙治沙,扎實推進林長制,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奮力把祖國北部邊疆打造出更加亮麗的風景線。
6月9日,習近平在青海考察時特別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堅持生態優先作為第一抉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青海每年向下游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源頭活水。把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責任,青海更是加強生態修復,全面推進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三年行動任務及國土綠化鞏固提升三年行動任務,大力推進三江源二期、祁連山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保護建設工程,使得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4%。
7月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
7月23日,習近平在西藏考察時強調,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戰略定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為了保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1月24日,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這是首部關于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性法規;8月3日,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將麥地卡、色林錯、瑪旁雍錯、拉魯、年楚河、江薩、拉姆拉錯、朱拉河、拉妥、約雄高山冰緣、娜若、嘉乃玉錯、昂孜錯-瑪爾下錯、扎日南木錯、班公錯等15處濕地列為第一批自治區級重要濕地,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工作……
“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
實現“雙碳”目標,需要付出極其艱巨的努力,“十四五”正是關鍵時期。
3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在會上,習近平明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強調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4月30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為此指明了方向——
在中央部署下,全國各地陸續出臺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
北京提出要“突出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支持綠色金融創新,推動綠色技術升級”;河北提出“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措施,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遼寧將“科學編制并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建設碳交易市場,推進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重慶提出“建設一批零碳示范園區,培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藍圖已經繪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必將更加廣闊。
“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就青海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部署,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關乎民生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重要使命。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習近平始終牽掛于心——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
“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妥善處理生態和民生的關系,實現生態保護和民生保障相協調。”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民生熱點,各地紛紛打響新一輪“環境攻堅戰”。
上半年,內蒙古呼和浩特開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百日攻堅行動”等多項行動,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9天; 河北廊坊打響臭氧污染防控攻堅戰,制定印發《2021年廊坊市臭氧污染防控指導手冊》,號召公眾共同參與;四川成都將“生態惠民示范工程”作為“十四五”期間成都規劃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
生態興則文明興。“十四五”開局之年,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一幅“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美麗中國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