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多福:人們叫我“洋雷鋒”,還成立了以我命名的志愿服務工作室 | 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65)
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新民晚報社共同策劃,歷時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百集融媒體系列產品。
100位在滬的外國人,講述他們在中國、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聞所見所感,第65期邀請的是來自德國的亨多福。
《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第65期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姓名:Ralph Huhndorf
中文名:亨多福
國籍:德國
職業:亨多福志愿服務工作室創始人
“在我小的時候,就聽過一首由德國著名音樂家創作的關于上海的歌曲。不知為何,從那時起,上海這個地方就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充滿了神秘感。”在上海生活、工作了21年的德國人亨多福還記得他對上海這座城市情感的來源,如今他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座城市,而且還用行動詮釋著對這個“家”的理解,成為浦東小有名氣的“洋雷鋒”。
愛上了上海姑娘,更愛上了上海
2000年,亨多福因為參與一個德國公司的項目,第一次來到上海。他還記得飛機降落在浦東機場時的情景。“那時候,浦東機場只有一個航站樓。飛機落地后,我坐車穿越了大半個浦東,道路很寬敞,沿途也經過一些標志性建筑。“那時的浦東,還沒有給亨多福留下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印象。而現在,他時常感嘆,“陸家嘴發生了巨大變化,非常熱鬧。”
在上海安頓好后,亨多福與朋友們在浦西租了一套公寓。“有時需要出門添置物品,我會先去某一個地方,拿出照片,一些很友好的上海人會幫我看哪里能買到這些東西。”
就這樣,亨多福迅速適應了在上海的生活,而且沒過多久就邂逅了愛情,和一位上海姑娘相識相愛,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小家庭。
上海對外界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21年里,亨多福親眼見證了上海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他看來,無論是建筑風貌、人們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質量,還是其他方面,現在的上海都在不斷進步。
“陸家嘴是浦東最先發展起來的地方,但是當時上海的主要城區還是在浦西。說起上海,人們會想起豫園附近的老城廂和歷史建筑。現在,我認為陸家嘴成了上海的名片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即使是在紐約這樣的城市,你也找不到類似陸家嘴這樣的地方。”
亨多福又談起了浦西,“現在,黃浦江濱江45公里公共空間貫通開放,設置了人行步道,還有很多公園綠地,這是我初次來上海時難以想象的事情。”
“我剛來時,上海人口只有1000萬左右,而現在已經超過了2400萬,甚至更多。其中有近1000萬人并非本地人,但他們都來到了上海,上海對外界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內心總有一個聲音:你要去上海
2014年,亨多福與家人從浦西搬到浦東,居住在中虹佳園。一開始他們還不太適應,“這是一個新小區,我們剛搬來的時候,周圍有很多雜物和碎石。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每天看到的都是這樣的風景。”
為了營造干凈舒適的居住環境,亨多福從自家樓道開始整理打掃,樓里樓外、綠地、小區死角……他每天花許多時間來清掃。居民們看到小區煥然一新,也逐漸加入其中。
亨多福被稱作“洋雷鋒”,小區居委會還以他的名義成立了“亨多福志愿服務工作室”。
亨多福去過中國的不少城市。“我也去過北京,去過長城和故宮,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去那里看一看。”而上海,在他眼里始終有著獨特的氣質和魅力,“身在中國,你的內心總會有一個聲音告訴你,你要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