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綠意 點亮生活(說道)
如何在優化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讓百姓真正地成為受益者、主動地成為參與者,考驗著相關規劃者、建設者的智慧與能力
最近散步時發現,小區附近的一片空地不知何時成了個小花園——巴掌大的地方,小亭子、小花壇一應俱全。前陣子,朋友居住的社區開展送植物上門活動,還現場指導養護方法,點點綠意也開始在朋友家的陽臺上延展。
“口袋公園”、咫尺陽臺,綠化面積不大,作用可不小。曾有專家提出,窗陽臺、城市微空間綠化等,不但能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還能消減噪音、提高人居環境品質。而從成本來看,這種基于現有基礎和空間進行的改造升級,既節約了成本,且只要方式得當,還能有效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鞏固改造成果,可謂一舉多得。
也正因此,像這樣的“微小改變”“精雕細琢”,正成為越來越多地區探索的方向。日前,重慶提出今年預計實施“街頭綠地提質”項目227個,通過打造小游園、口袋公園等擴展綠化空間;上海在推進嘉定、松江等新城建設的過程中也特別強調,在環境品質上要實現精細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更明確提出“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
“城市更新”,體現的就是我國城市發展方式向存量提質改造、增量結構調整并重的轉變過程。住建部初步研究提出的重點任務包括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等,這對于推動建設宜居、綠色城市具有重要意義。歸根結底,城市更新是為了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在優化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讓百姓真正地成為受益者、主動地成為參與者,考驗著相關規劃者、建設者的智慧與能力。
就說陽臺綠化這件小事,如何實現居民的積極參與?怎樣兼顧整棟建筑,乃至整個小區的和諧美觀?對此類小微問題的有效解決,不但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立體綠化”這一細分領域有更深入的研究,更需要對群眾需求有深切的理解與及時的回應。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城市更新的推進,既符合城市發展的規律,也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但需要我們具有更強的責任意識,還需要持續的努力和繡花般的巧思。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08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