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與活力 粵港澳大灣區助青年人“遇見更好自己”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 楊程晨)粵港澳大灣區,從規劃綱要公布至今兩年有余,9座內地城市與港澳特區組成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城市群之一。而開放與活力,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駐足,并將此地作為事業發展的起點。
享同等待遇 解決發展后顧之憂
《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近4周年,便利港澳人士往來三地的措施輻射面更廣,涵蓋購房、電子支付、教育、醫療等基本生活范疇,極大地解決了港澳居民的發展后顧之憂。
2020年10月簽署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新公布57項措施,“共建優質生活圈”內容再度升級,重點包括進一步簡化香港居民購房流程,推動滿足相關條件的在粵未就業香港居民在居住證所在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
目前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港澳居民出入證件可辦理運輸、金融、通訊、教育、醫療等30多項公共民生服務。有不少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人認為,與內地居民相等的“市民待遇”將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民生福利,將更堅定他們扎根發展的信心。
34歲的港青姚志佳自2013年起頻繁往返于香港、惠州。去年,新冠疫情導致通關不暢,他有了一年多時間深入觀察這座變化中的城市。也在去年,他和朋友許柏鴻在惠州創業,吸引更多香港同齡人來這里尋找機遇。“目前內地的發展機會也非常好,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傳播,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前來創業就業。”許柏鴻說。
往來便利 市場潛力充分挖掘
張思遠住澳門、在珠海橫琴上班,每天通勤兩地,路程僅需一個小時。大學畢業通過內地司法考試便來橫琴實習,在他看來,便利的條件和低廉的成本能讓港澳青年更有意愿過“雙城生活”,來內地發展。
在大灣區,得益于覆蓋3地11城的多元立體交通網,“一小時生活圈”正在形成,跨城上班的人越來越多:在珠海橫琴口岸,每天清晨,成百上千人從澳門進入橫琴新區工作辦事;在深圳皇崗口岸,每天跨境往來于深港之間的上班族有4萬人。
此外,在立體交通網中,城際鐵路是實現“一小時生活圈”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已開通城際鐵路7條、在建城際鐵路9條。在西南側,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4年后建成,正在建設的珠海機場城際鐵路已預留對接澳門輕軌。
“剛來到這邊的時候,這里還都是池塘,現在已越來越有城市的建構了。”在廣東肇慶創業的港青唐震宇說,經數年建設,偏北的肇慶交通便捷程度已大幅提升,2019年高鐵開通后肇慶到香港九龍僅需80分鐘。“來到肇慶這樣的城市創業,創業成本和生活成本會比在廣州、深圳以及港澳來得低。肇慶還在剛起步階段,但也意味著市場潛力有待充分挖掘。”
出舒適圈求發展 看見遠景
因疫情影響,過去一年多,許多找好工作的港青卻滯留香港。允許未就業香港居民參保從2017年6月實施,此舉考慮到港人實際訴求,增加了他們留下發展的信心。
暨南大學的香港畢業生陳霆鋒近日受訪時表示,還有很多香港青年尚不知這么多利好措施,香港特區政府相關機構應該加強宣傳。
為鼓勵和支持青年人“走出舒適圈”,香港特區政府于2021年1月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目前已有超過150家企業申請,接獲386個一般職位和238個創科職位。
疫情前,跨過深圳河是港青李子樹“每天都要做的事”。隨著大灣區進入深度融合快車道,更多香港年輕人頻繁在各城市間穿梭。李子樹說:“走出來、闖出去,下一個實現夢想的可能就是你。”
2019年底,張心怡通過招錄成為廣東省首批港籍公務員。“如今可以考到內地公務員,那么內地其他的科研院所、企業(對港青)的態度也會更加開放和包容。”張心怡說,來內地工作有很大機會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也能有選擇到心儀之地定居。“總之,跳出舒適圈,可以遇見更好的自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