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婺黃高速公路:看見中國的詩畫與遠方
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 胡曉軍 嚴紅楓 陸健 光明日報通訊員 毛慧娟
沿線印象
杭瑞高速公路景婺黃(常)段,由景德鎮至婺源到黃山高速公路、婺源至德興到浙江常山高速公路組成,牽手中國瓷都景德鎮、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中國名山黃山、胡柚之鄉常山,蜿蜒、穿越、綿亙在起伏的青山綠水之中。
景婺黃高速沿線半徑200公里內還有廬山、黃山、九華山、武夷山、三清山、龍虎山,鄱陽湖、千島湖、太平湖,南昌、景德鎮、歙縣、衢州等“六山三湖四城”熱門景區。近年來隨著“景已通路、路已成景、路上觀景”成為“高速+旅游”的發展趨勢,圍繞景婺黃高速沿線的贛皖浙旅游風光帶和旅游經濟圈正在形成。
出發,在春天。
起點: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千年窯火,世界陶瓷業的“圣地”,青山綠水間流淌著美妙的瓷韻,也是中國的韻味。在這里,我國瓷器生產、發展的歷史和文化觸手可及。
第一站:江西婺源。“中國最美的鄉村”,劃一只小船,撐一把油紙傘,悠然穿越道道苔痕斑駁的石橋,或在連綿的春雨中,大片綿延的梯田油菜花盡收眼底,令人感受到中國鄉村的心跳。
第二站:安徽黃山。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且不說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黃山的奇松怪石溫泉云海令人嘆為觀止,僅在西遞宏村兩個“古民居建筑的藝術寶庫”里漫步,穿越千年時光,看桃花源里人家,足以領略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站:浙江衢州。“四省通衢,五路總頭”。這里文脈綿延流長,這里儒風浩蕩,在一座“使用公筷公勺”的城市、一座“行作揖禮”的城市,感受中國禮儀之邦的文雅和大度。
這就是景婺黃高速公路,一條將“千年瓷都”景德鎮、“中國最美鄉村”婺源、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黃山等串成一線的“高速旅游長廊”。
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這是我國最美的高速公路,也是我國最有發展潛力的旅游經濟干線之一。它沿途串起“六山三湖四城”,廬山、黃山、九華山、武夷山、三清山、龍虎山,鄱陽湖、千島湖、太平湖,南昌、景德鎮、歙縣、衢州,每一個景點都讓人流連忘返,每一處行走都踏在了中國的詩畫上,也探尋著中國人心中的遠方。
2020年10月18日,參觀者在江西景德鎮舉辦的第17屆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上觀看陶瓷展品。胡敦煌攝/光明圖片
這是一條明媚婉轉的山水畫廊
“每次從景德鎮開車回黃山,行駛在這條高速公路上,我都覺得是和自然界不同景觀的一次心靈對話。”家在安徽省黃山市,因喜歡陶藝在江西省景德鎮開了工作室的方雨說,“路兩邊的風景,讓我尋找到創作的靈感。”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景婺黃高速宛如大自然“長”出來的一條路,沿線所經古村落、古建筑等,都保持著原生態。一路走來,一個山環著一個水面,一個水面有一個山村,一個山村有一座小橋,一座小橋為一幅景色,奇峰、怪石、古樹、飛瀑、驛道,構成一幅幅山水畫卷。
作為全國首批典型生態示范高速公路,景婺黃高速從2004年建設伊始,“多保護、少破壞、不留傷痕”就成了筑路標準。在風景優美的婺源縣曉起村、江灣村等地,建設者們有效避讓了多處古樟群、古村寨,對其中無法避讓的77棵古樟和30多棵紅豆杉等保護樹種,則一一實行先移栽、后施工。
“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對設計時沒有避開的沿線古樹名木全部造冊登記,采取了原位保護、就近移植保護、移路不移樹等措施。”安徽交通控股集團金海礁告訴記者,僅安徽段就成功原位保護了5棵樹齡約300年的古樹,成功移植了1棵素有“植物中的大熊貓”之稱的百歲紅豆杉,還對2棵位于行車道上的400年樹齡的櫧樹進行了成功移植,目前均長勢良好。
景婺黃高速安徽段內坐落著黃山風景區,齊云山風景區,西遞、宏村古村落,花山迷窟等世界著名自然景區和文化古跡,這條路線順應徽婺、徽開兩條500多年歷史的皖浙、皖贛古道,所經古祠堂、古村落均為典型的徽派建筑,平均歷史在300年以上。
景婺黃高速沿途風光 潘成攝/光明圖片
金海礁告訴記者:“我們的建設原則就是‘融入山水間、承載徽文化、構建新走廊’,結合皖南地域特點,粹取徽派建筑精華,在充分尊重徽文化特征基礎上,巧妙融入現代建筑元素。”
4月22日,記者在景婺黃高速上看到,全線62個隧道洞門,充分融入徽文化元素,有徽式馬頭墻蝴蝶瓦式、有仿徽州古橋式、有仿徽山石式、有結合“零開挖”的純自然式設計,并借鑒徽州磚、木、石雕刻的形式和內容,鑲嵌上花草人物等文化內涵。放眼望去,兩邊的山坡上開滿了粉色紅色的映山紅,把漫山的茶園點綴得更加翠綠圓潤。
“朝看黃山云霧,夕賞天半江郎”。從黃山向東,拐上黃衢南高速公路,它充分體現了衢州“四省通衢”的區位優勢,把安徽黃山、福建武夷山及浙江杭州三大旅游區快速連接起來,形成大金三角經濟旅游圈;將金華、麗水、衢州與鄰近的黃山、景德鎮、南平等閩浙皖贛九個市連為一體,真正形成緊密型的四省九方協作區。據統計,從2011年到2020年,黃衢南高速總流量達到近6800萬輛次,其中2019年的全年總流量已經是2011年的三倍多。
貫穿于山水風景之中,景婺黃高速自身也成為一道花草飄香的風景。
這是一條穿越歷史的人文通道
景德鎮市有不可移動文物77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188處,其中包括御窯廠等151處老窯址、108處老街區、“十大瓷廠”老廠房等陶瓷遺跡遺存。
90后潘遠東大學畢業后來到景德鎮創業。他喜歡這里的山水清幽,更喜歡整座城市猶如博物館的古樸。“景德鎮到處都是遺跡,歷史的底色風韻猶存。”潘遠東說。而今的景德鎮,正在積極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培育陶瓷文化產業新業態。
3月26日,游人在江西婺源秋口鎮月亮灣河面上乘坐竹筏,美麗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王國紅攝/光明圖片
“書鄉”婺源,是宋代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國近代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在婺源尋訪,就像進入了久違的歷史時空中。這里文才輩出,代有名家。自宋至清,全縣考取進士552人,仕宦2665人,歷代文人著作3100部,其中172部收入《四庫全書》,7位名人入選《辭海》。“尚書第”“天官上卿第”“司馬第”……一幢幢明清古建筑詮注著村莊昔日的繁華,一座座尚存且沿用的古橋講述著徽商的創業歷程,一塊塊精美的木雕折射出閃光的智慧。
在景婺黃高速的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互通處,有一座詹天佑主題公園。山坡之上,詹天佑的銅像俯瞰著高速路上的車輛。“2013年,景婺黃高速獲得了我國土木工程領域科技創新最高榮譽——詹天佑土木工程獎,這是對這位中國現代交通先驅最好的紀念。”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景德鎮管理中心總經理陶光輝說。
車到黃山,恍如人生一夢。把徽州作為故鄉的朱熹提倡讀書,認為窮理之要,必在讀書。徽州于是文風昌盛,號稱“東南鄒魯”。徽學、徽商、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雕、徽派建筑,成為人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化石和活標本。
山多地少,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古徽州人生存環境非常嚴峻。“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外出經商成為徽州人謀生的主要途徑。這一“丟”,丟出了徽州人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丟出了“無徽不成鎮”的發展局面,丟出了小徽州與大徽州統一協調互動促進的大好形勢。
安徽黃山黎陽老街上一幢粉墻黛瓦的徽派老宅內,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州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甘而可在靜靜地工作,一襲藏青色中式衣衫,舉止投足間散發著文人的儒雅氣質。正是他,用20多年的時間,復原了曾經失傳的犀皮漆技藝,讓中國漆器走向世界。
安徽黃山宏村風景 潘成攝/光明圖片
作為一個開了37年飯店的老板,浙江開化人余身和深深嘗到了便捷的交通帶來的甜頭,“原來我們這里去黃山、去衢州城區都起碼要兩個小時,現在來我這里吃飯的人真的是天南地北,我的收入起碼翻了10倍。”
“旅游講究的是‘行短留長’,在路上的時間越短越好,在景區的時間越長越好,黃衢南高速就是讓‘行’更短。”衢州市文旅局旅游發展中心主任龔曉峰說,黃衢南高速彌補了此前黃山、江郎山、武夷山等各大景點有機場‘大交通’,但景點之間公路‘小交通’不好的不便,打開了衢州乃至閩浙皖三省旅游的新空間。“這條道路的開通,還把傳統的華東旅游板塊線路的終點從原來的上海、杭州拉到了衢州這個區域。對我們世界遺產走廊和聯盟大花園建設來講,也是極大的助力。”
這是一條民富業興的康莊大道
4月24日,婺源縣江灣鎮篁嶺景區風景如畫,來自各地的諸多游客在山頂“曬工坊”憑欄遠眺,紛紛拍照留念。
80多公里外,黃山市呈坎古民居,從空中俯瞰,粉墻黛瓦馬頭墻,儼然天然畫作的構圖,村民的“曬秋”點綴畫中巧奪天工,那絡繹不絕的游客,一下成了畫中人,也成了鄉村富裕的共同締造者。
“2006年景婺黃(常)高速公路通車,婺源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先后被評為中國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4A級景區數量穩居全國縣級之首。”婺源縣委宣傳部網宣辦主任單長華告訴記者,今年春節期間,景德鎮共接待游客184.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3.43億元。“大部分游客都是通過景婺黃高速來到景德鎮的。”
景婺黃高速公路的輻射半徑200公里內,擁有“六山三湖四城”旅游熱點和婺源文化與生態旅游區。它的建設開通,極大改善滬、杭、婺、景、九旅游大通道的瓶頸狀況,大大縮短相互間的時空距離,形成贛皖浙滬旅游風光帶和旅游經濟圈,對沿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截至4月10日,黃山市茶葉產量3098噸,同比增加22.6%;產值14.4億元,同比增加28.2%。”黃山市副市長張正竹告訴記者。黃山市現有茶園面積80萬畝,黃山毛峰、祁門紅茶、猴魁等名茶皆產于此。景婺黃高速公開通前,黃山的茶葉和竹筍、貢菊等土特產外銷運輸是個難題,“現在,早上采的竹筍,下午就可以出現在上海的超市里,晚上就出現在市民的餐桌上。”
黟縣徽黃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監胡維民告訴記者,西遞大大小小的200多家旅游服務業,以厚道的品行,誠實的待人理念圍繞著旅游市場這塊黃金寶地,各顯神通,喜迎八方來客,也給小小的古村落西遞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據統計,2020年,西遞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
正值春茶上市,在浙江開化龍頂茶葉市場,每天都擠滿了茶農和茶商。“便捷的交通帶來了大量的商機。”開化縣龍頂茶葉市場經營戶吳和才說。茶葉是開化縣的農業主導產業,茶園面積達12.5萬畝。從2月17日開化茶葉市場開市以來,每天進入市場的干茶在5000公斤以上,截至目前,開化龍頂名茶市場春茶交易量730多噸,交易額已超4億元。
橫跨江西、安徽、浙江三省的景婺黃高速公路,正成為沿線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追夢路”。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0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