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報道 | 4月 中國元首外交為世界“計”
4月春深,中國元首外交節奏依然頻密——
從雙邊互動到多邊會議,習近平主席同各方相聚“云”端、共商大計,共同為后疫情時代的世界謀劃未來。
有理念、有倡議、有行動,世界看到大國應有的樣子,為中國方案和中國擔當點贊。“第一報道”為您梳理——
為公平正義計
4月2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的話語響亮有力。
應對全球挑戰、推動國際合作,世界各國需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不斷適應時代發展。
“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多邊主義的要義。
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中國始終言行一致,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人為制造“免疫鴻溝”令人擔憂。在同法、德、印尼等多國領導人互動時,習近平主席表達中國反對“疫苗民族主義”、促進疫苗公平合理分配的堅定態度。
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約旦、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喀麥隆、敘利亞、老撾……一批批疫苗運抵多國,中國正以不同方式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急需的疫苗,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強大助力。
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大國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在向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九次會議致賀信中,習近平主席表示,中俄要“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同德國總理默克爾通話時,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德、中歐加強合作,能夠辦成有意義的大事”“為這個多變的世界增添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習近平主席的重要宣示,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共鳴和積極回應——
為共同發展計
“更緊密的衛生合作伙伴關系”“更緊密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更緊密的綠色發展伙伴關系”“更緊密的開放包容伙伴關系”,習近平主席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內涵。
疫情考驗下,“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推進,為支持全球抗疫和促進經濟復蘇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越來越多領導人表示,希望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合作——
在亞洲,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開展鄉村減貧推進計劃;在非洲,中國為非洲國家援建水利基礎設施、職業技術學校等,打造農業合作示范區;在拉美,中國援建農業技術示范中心……
世界銀行報告認為,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對于習近平主席推動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理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深有感觸:“通過增強全球合作,可以把這個充滿變化的世界變成一個人人皆有機會的美好世界。”
為子孫后代計
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我們應該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什么樣的未來?”
4月22日,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首次向世界全面系統闡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
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推進碳達峰目標、碳中和愿景。
習近平主席指出:“這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繼中國宣布碳達峰、碳中和愿景后,日本、韓國也相繼宣布各自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在世界面對諸多不確定性之時,中國重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促進更多國家采取更大的行動。
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支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推動“一帶一路”綠色合作、支持南南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成果,中國對推動綠色發展、完善全球環境治理的支持一以貫之。
習近平主席指出,“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人類必將能夠應對好全球氣候環境挑戰,把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留給子孫后代。”
策劃:陳贄
監制:馮俊揚
統籌:謝鵬 齊紫劍 閆珺巖 張宋紅
記者:唐霽 肖亞卓 杜白羽 田明 陸睿 楊臻 劉暢 馮燚偉 劉衡
文本:楊天沐 陳與唐得
視頻:王玉玨
編輯:王雅晨 陳杉 金正 王玉 黨琦
攝影:鞠鵬 李濤 黃敬文
視效:周嘯天 陳杉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鳴謝: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