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載博鰲正芳華
圖為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發寶攝
今年是博鰲亞洲論壇成立20周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世界經濟復蘇受到挑戰的背景下,本屆年會備受關注。
“花樣年華”的博鰲
博鰲亞洲論壇誕生于亞洲金融危機后。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當“花樣年華”的博鰲亞洲論壇肩負著推進全球治理、鞏固互信、應對時變的重要歷史使命堅定前行。
這是博鰲亞洲論壇“朋友圈”越做越大的20年。作為匯聚政商學界共商發展大計的重要平臺,博鰲亞洲論壇素有“亞洲達沃斯”的美譽。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表示,聯合國駐華系統愿與博鰲亞洲論壇共同努力,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是博鰲亞洲論壇“聲音”越傳越廣的20年。“今年,德勤連續第17年成為博鰲亞洲論壇的合作伙伴。”德勤中國副總裁楊瑩說,博鰲亞洲論壇這個平臺不僅能夠推動中國與亞洲其他各主要經濟體聯動,更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
這是博鰲亞洲論壇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的20年。今年的論壇年會發布了《亞洲經濟前景與一體化進程》和《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兩份重量級研究報告。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表示,《亞洲經濟前景與一體化進程》報告是對論壇20年中發布的系列旗艦報告的繼承,體現了論壇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定位。《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報告重點分析了關乎亞洲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議題,力爭促成更廣泛的共識、更多元的動議與更堅實的行動。
“花”般美麗的前景
博鰲亞洲論壇成立20年來,始終立足亞洲、面向世界,力爭凝聚共識、促進合作。
全球經濟前景是樂觀還是悲觀?普華永道在本屆年會上發布的第24期全球CEO調研報告顯示,CEO們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樂觀情緒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有76%的全球CEO認為2021年經濟將恢復增長。過去一年里,CEO們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不斷調整業務方向和工作內容,以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未來,他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不斷評估自己的決策和行動,幫助利益相關方建立信任并推動合作。
“一帶一路”建設前景如何?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表示,盡管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一帶一路”建設遇到一些困難,但前景依然非常樂觀。“新冠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全球需要像‘一帶一路’這樣的倡議,凝聚共識、跨越分歧,攜手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拉法蘭說。
亞洲經濟是否能延續相對較好的態勢?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亞洲經濟體經濟增速大幅下降,但表現明顯好于世界其他地區。“展望2021年,亞洲經濟將出現恢復性增長,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5%以上。僅就目前來看,疫情仍是直接影響亞洲經濟表現的主要變量。一些亞洲經濟體正逐步實現新冠肺炎疫苗的大規模接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不斷增加。不過,全球疫情演變及經濟復蘇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如果美國和歐洲主要經濟體經濟仍受疫情拖累,亞洲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改善將十分有限。RCEP的簽署和落實將在貿易投資領域為亞洲經濟帶來新的積極因素。”張宇燕說。
“花”式解讀中國
中國是唯一在2020年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在疫情尚未遠走、世界經濟亟待復蘇的當下,“解讀中國”已成為各方的共同需求,也相應成為今年年會新增板塊之一。
開放、減貧、綠色發展……聯合國環境署前執行主任、“一帶一路”綠色發展聯盟主席索爾海姆對中國非常關注。他表示,開放的中國對世界至關重要,對中國本身也至關重要。
當前,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小企業該如何抓住機遇?惠普全球副總裁金衛東表示,能否抓住新機遇及時轉型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之一。企業要抓住新一輪產業發展機遇,對外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提高產業鏈水平和產業基礎能力;對內要找準方向,充分挖掘潛力,這考驗的是企業的眼光和能力。“內循環的背后是拉動內需。對中小企業而言,拓展家庭式消費領域、涉足新基建領域等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未來,平臺經濟可能成為社會主要的經濟形態,中小企業要學會借力平臺經濟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金衛東說。
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點在哪里?中國人民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表示,去年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速為負,所以今年經濟增速會比較高。當前,大家更應關注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質量問題,思考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持續增長的動力體系。“中國經濟成績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得益于中國成功防控疫情和率先實現復工復產。中國的國際貿易表現亮眼,是經濟的重要拉動力之一。但長遠看來,中國必須繼續深化改革,增強經濟增長動力,特別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讓消費在‘三駕馬車’中發揮更重要作用。這是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吳曉求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報道組成員:陳發寶、廉 丹、徐 胥、李萬祥、姚 進、李 苑、江 藍 執 筆:廉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