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社會保障網絡越織越密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世界最大社會保障網絡越織越密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構筑了人民健康的堅實保障網絡,2020年,各地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受疫情影響困難群眾納入低保、特困人員救助共享、臨時救助等保障范圍,中央財政共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483.97億元,各地醫保部門向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機構預撥專項資金194億元,全年累計結算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28.4億元,其中醫保基金支付16.3億元。一個旨在保障全體國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初步建成。
早在1931年,社會保障制度就作為重要的社會制度寫入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四條第四款明確規定,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從建黨初期的民生主張到政策實踐,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社會保障初步探索到陜甘寧邊區的社會保障工作,從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團結一切力量的人民保障到建國初期勞動保險制度的確立,從改革開放時期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積極探索到新時代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保障對象不斷擴大,保障項目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真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的建黨初心和奮斗目標,以100年的光輝成就,實現了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席恒近日撰文這樣評價建黨百年以來的社保成就。
社會保障是各個不同時期的基本制度安排
1951年2月26日,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頒布。1999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失業保險條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等三項行政法規;隨后,國務院又頒布了《工傷保險條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這些行政法規的出臺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規范,也為我國社會保障專門立法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然而,社會保障制度需要依法實施,只有通過法治建設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眾的社會保障權。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魯全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在我國社會保障的法治建設進程中,一個重大的標志性事件是,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增加了一款規定: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這確立了我國社保制度的憲法基礎。”
2011年7月1日,社會保險法實施。這是我國社會保障領域的首部專門性法律,結束了單靠行政命令和規范性文件指導社會保障工作的局面,使社會公平從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變成了法律規范。隨后,慈善法、軍人保險法等與社會保障直接相關,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與社會保障間接相關的法律陸續頒布實施,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法治化水平逐步提升。
社會保障制度適應不同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十四大明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將社會保障制度確定為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維系機制和市場經濟體系的五大支柱之一。
作為市場經濟改革和國企改革的配套措施,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制度首先確立。1995年3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建立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1997年7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要求各地完成養老保險統一制度的并軌,我國現行的職工養老保險體系得以確立。
社會保障項目也在逐步拓寬。工傷保險制度在1995年初步建立,兩年后,生育保險制度確立。再加上1998年正式建立的醫療保險制度,1999年1月取代待業保險的失業保險,2016年開始試點的長期護理保險,我國城鎮職工的社會保險體系得以完整確立。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探索被再次提上議程。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新農保”制度出臺,并在隨后幾年的試點工作中成為覆蓋大多數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險制度,千百年來,中國農民第一次擁有了由政府承擔責任的普惠式養老金。
2011年6月,國務院頒布《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從2011年起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全民醫療保險制度與全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使得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制度性全覆蓋,“人人享有保障”開始從目標逐漸變為現實。
魯全分析,從2014年開始,隨著經濟支持能力的增強和社會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國城鄉分別推進的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整合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實現了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并軌,通過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使人民群眾建立了穩定的安全預期,維護了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轉。
2016年,《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出臺,全面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看病報銷再也不分城里人、鄉下人。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正式啟動,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醫保的便利。
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組建,統一管理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以及社會救助,全國性醫保整合邁出歷史性一步。
2016年11月,國際社會保障協會(ISSA)將“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授予中國政府,褒獎中國“在社會保障擴面工作方面取得的舉世無雙的成就”。為什么要頒給中國?該協會秘書長康克樂伍斯基用兩個百分比做了形象的解釋,“如果不算中國,全世界社保覆蓋面只有50%,算上中國就達到61%。”中國將全球社會保障覆蓋率拉升了11個百分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亦君 來源:中國青年報